來賓網-來賓日報訊 (記者 吳海蘭 覃飛翔 文/圖) 春風輕拂,大地回暖,又到一年農忙時。連日來,我市搶抓農時,充分利用當前有利時機,開展插秧春播工作。一場由數字化、智能化引領的農業革命,為春季農業生產按下“加速鍵”,生機勃勃的春天里孕育著新一年豐收的希望。
3月27日,來賓市“十萬農機鬧春耕”活動在興賓區良塘鎮鄉村振興綜合服務產業園舉行。現場,各式各樣的新型農機“爭奇斗艷”。無人駕駛的旋耕機憑借精準的導航系統,在田野里來去自如,翻開新一年的希望;高速插秧機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將嫩綠的秧苗整齊插入田中,每小時的工作量相當于數十名農民一天的勞作。這些新型農機不僅展示了當下前沿的農業科技成果,更為我市春耕生產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來賓市興賓區良塘鎮大英村水稻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區,多臺農機同時作業。 走進來賓市農博士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智能育秧中心,自動播種機高速運轉,每小時可完成數千盤播種。秧盤通過智能化傳送臺,依次完成灑水、播種、覆土等工序,隨后進入智能暗化車間。這里運用先進的智能控制技術,將溫度、濕度精確控制在最佳范圍內,極大縮短了種子發芽時間,保證發芽率。公司生產部經理巫建友表示,他們于3月8日啟動育秧,預計3月30日前后可以開展插秧作業。此外,單批次育秧面積可達3000畝,今年選用的“華盛優京貴占”水稻品種不僅抗病性強,預計畝產量能比普通品種高出200斤左右。 
良塘鎮鄉村振興綜合服務產業園育苗基地中的秧苗 在興賓區良塘鎮大英村的2000畝水稻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區,現代化農業機械大展身手。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插秧機,能實現厘米級精準插秧;農業無人機按照預設的航線,對農田進行全方位的病蟲害監測與農藥噴灑,作業效率比人工提高了數十倍。農博士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葉萬賡介紹,自3月20日啟動春耕備產,該公司已投入6臺拖拉機、2臺高速插秧機和2臺植保無人機。高速插秧機每天能插秧50畝,植保無人機每天可完成300畝封閉作業,相較于傳統農業,效率提升約20倍。 在象州縣寺村鎮譚村水稻種植基地,智能插秧機與側深施肥技術完美融合,實現了插秧與施肥同步作業,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既減少資源浪費,又提升了生產效率。基地選用的“糧發香絲”水稻新品種,預計畝產可達1100斤,較傳統品種增產約50斤。村民莫張榮興奮地說:“今年我種了17畝水稻,用插秧機一天就能種40畝,效率比人工提高了40倍。而且‘糧發香絲’產量高,每畝比其他品種多收兩三百斤,一年下來能多賺8000多元。 科技,正成為來賓市農業發展的新引擎。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無人機施肥等現代農業技術,在我市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技術不僅大幅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節省大量人力物力,還實現了早稻生產的精準化、高效化管理。據悉,今年我市計劃早稻插秧面積84萬多畝,截至目前已完成早稻種植6.2萬多畝,預計5月初可全面完成插秧任務。為確保春耕順利進行,我市各級農機部門積極行動,截至3月24日,全市已投入農業機械4.5萬臺套,水稻、甘蔗等農作物機耕面積達130萬畝,其中機收面積24.5萬畝、機種面積15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