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賓市推進千億元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壯闊畫卷中,武宣縣以設施農業為畫筆,濃墨重彩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4年,該縣引進4家農業龍頭企業,簽約金額14.873億元,設施農業呈現出“量質齊升、三產融合”的良好態勢,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頂層設計繪藍圖 政策賦能強根基 當前,位于武宣縣食品加工園區的武宣桂福菌業產業園項目正在火熱施工,計劃分三期建設,總投資12億元,可年產鹿茸菇鮮菇1.8億棒、鹿茸菇干菇1.2萬噸,預計一期于今年5月下旬實現投產。 去年以來,武宣縣120萬羽標準化蛋雞規模養殖場項目、武宣縣鄉村振興產業綜合體項目、武宣金陵生豬全產業鏈屠宰和肉食品深加工項目、武宣縣正豐牧業養殖場項目、武宣縣長立生豬養殖一期項目的加快建設,為該縣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武宣縣堅持把設施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先手棋”,通過“三措并舉”,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先后出臺《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6個綱領性文件,并創新編制《城郊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帶三年行動計劃》,構建起“一核、三帶、五區”的空間布局。數據顯示,全縣30畝以上設施農業基地達28個,陸基圓池養殖規模突破9000平方米,年出欄肉豬超53萬頭,形成了“產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的發展格局。 在要素保障方面,該縣創新“政府+平臺+銀行”融資模式,設立1億元現代農業發展基金,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3億元,重點支持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標準地”改革,累計盤活閑置土地1200余畝,為振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落地提供用地保障。202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6%,設施農業貢獻率達37%。 示范引領樹標桿 品牌賦能提質效 在武宣鎮卜玉村,黃皮產業園里的智能溫控系統正精準調節生長環境,這里產出的黃皮果憑借綠色認證,遠銷粵港澳大灣區。 這只是該縣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縮影。通過建設城郊型鄉村振興示范帶,整合4個鄉鎮28個行政村資源,全縣已培育形成蔬菜、畜禽等5大優勢產業集群,建成石耈現代農業融合示范區等12個示范載體。 品牌建設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招”。該縣建立了“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矩陣,“柳興牌”白砂糖獲香港優質“正”印認證,3個農產品獲評中國綠色食品A級產品。同時,創新“農業+文旅”模式,打造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新業態,僅智慧農業項目就帶動當地2000畝高效農業發展,年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 項目帶動強引擎 聯農帶農促共富 據介紹,二塘鎮現代設施蔬菜基地帶動2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月增收2800元,并帶動26個村集體增收192萬元。這得益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去年以來,該縣構建“雙招雙引”工作體系,引進山東群農耕豐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5家龍頭企業,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片”的鏈式效應。 為破解產業發展瓶頸,該縣還創新“設施農業+金融保險”模式,推出“智慧農業貸”等專屬產品,累計發放貸款1.2億元;建立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培育農村電商主體87家,實現線上銷售額1.8億元。2024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武宣縣正以“三新”為抓手:在產業布局上求新突破,重點發展畜牧、漁業等五大領域;在科技賦能上闖新路徑,建設5G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在聯農機制上探新模式,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分配方式。預計到2025年底,全縣設施農業總產值將突破13億元,為來賓市打造現代農業強市貢獻更多武宣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