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五鎮,有這樣一位年輕女性,她受母親影響,回國后積極投身于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她就是黃少彥,一位從“海歸”到“新農人”的鄉村振興實踐者。她的故事,不僅是個人成長的見證,更是新時代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阿姨,這個蔗種要切對,保留好雙芽。”在廣榮甘蔗種莖加工廠,黃少彥正細心指導工人切割蔗種。黃少彥現任來賓廣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20多歲的她頭頂“海歸”光環,在母親的影響下投身農業,成為新時代的巾幗新農人。 高中畢業后,黃少彥前往海外求學,原本計劃繼續深造。然而,命運與她開了個玩笑。2019年,家里因投資中草藥種植失敗而背上巨額債務。面對這一變故,黃少彥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選擇回國參加工作,幫助家庭渡過難關。 回國后,黃少彥先后在柳州相關企業管理咨詢公司、來賓相關企業以及機關單位工作。這些寶貴的經歷讓她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扶貧產品申報以及政策執行經驗,也為她日后協助母親管理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2年,黃少彥母親所在公司爭取到自治區農機中心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項目。項目啟動初期,黃少彥看到母親大事小事親力親為,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在母親的感染下,黃少彥對農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決心與母親一起為鄉村振興事業奮斗,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成為母親事業上的“得力助手”。 進入公司后,黃少彥才深刻體會到什么叫“隔行如隔山”。從小養尊處優的她,不清楚水稻該什么時候育秧、農藥和肥料怎么配制、什么時候殺蟲、揚花的時候需要做什么……為了盡快適應新角色,黃少彥常常向母親請教水稻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知識,并向同行專家請教專業知識,尋找大量的案例來學習,逐步提升專業能力。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唯有與時俱進,持續擁抱新技術、優化管理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公司方能取得長足的發展。作為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黃少彥卻有著與年齡不符的老練,她認為就應該大膽嘗試,讓公司乘著科技發展的東風駛上“快車道”。在做足市場調研、研究透項目可行性之后,黃少彥主導引入了智慧農業體系。 “我們引入了智慧農業系統,通過氣象站、攝像頭和土壤監測系統,實時掌握農田情況,確保種出優質有機富硒大米。”說起智慧農業系統,黃少彥話語間滿滿的自豪感。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讓黃少彥對農業發展充滿信心。 為了提升公司形象,黃少彥牽頭設計公司商標,結合“講好桂中‘米故事’”核心理念,推動產品打入市場。她還創新建立“廣榮農服”機制,整合農機、農技、銷售等資源,構建“育、種、管、收、加、銷”一體化產業鏈,為農戶提供“種、管、收、銷”一站式服務,累計服務農戶超2000戶,2022年至2024年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達25.8萬畝。 在黃少彥的努力下,公司業務漸漸步入正軌。她深刻認識到人才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一方面走進校園,用自身的故事激勵更多年輕人返鄉,一方面設立獎學金資助困難學子。“希望通過這些舉措,讓更多年輕人看到農業的希望。”黃少彥說。 農業之路充滿艱辛,但黃少彥始終堅守初心,用熱愛和堅持,探索農業現代化路徑,為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貢獻力量。“農業是‘慢事業’,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實。每當聽到合作農戶感慨收成翻了一番,所有的疲憊都化作心底的甘甜。”黃少彥感慨道。(韋 蘇 何鳳瑤 韋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