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寺村鎮深入推進“家燕歸巢”項目,著力暢通“家燕”與家鄉“雙向奔赴”的實踐平臺,注重引回“歸雁”、培育“雛鷹”,為青年人才打通奔赴基層的棧橋,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聚焦“引才”增存量,構建“凝新聚才”格局。大力宣傳推進“家燕歸巢”項目,圍繞寺村鎮當前資源優勢、產業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規劃、大學生就業創業等方面,積極宣傳各項惠民和幫扶政策,鼓勵大學生積極依托各項扶持政策,以勇于創新的精神、開闊進取的決心踴躍投入家鄉建設,做好新時代農村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和引領者。健全與各單位企業的聯系合作機制,為大學生挖掘更多的社會實踐崗位,截至目前,全鎮共開發23個實踐崗位,吸納28名大學生報名參與,通過學生報名、單位選擇的雙向模式實現雙贏。 聚焦“筑巢”育才提質量,搭建“雙向奔赴”平臺。充分發揮“生源地”優勢,按照“因需設崗、按崗招人、雙向選擇、屬地管理、就近就便”原則,搭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根據大學生的專業特長和家鄉的實際需求,設置政務實習、兼職鍛煉、便民服務、鄉村振興等實踐崗位。同時,通過舉辦座談會的形式,促進單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成長,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環境整治、防溺水、平安建設、“掃黃打非”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實踐內容,進一步提升實踐效果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今年以來,共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20場次。 聚焦基地孵化,植厚干事創業沃土。積極打造創建創新創業基地,建立“校地合作”樣板典范,致力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開啟“產學研”合作新篇章。今年,寺村鎮與桂林醫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桂林醫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充分利用當地紅色文化、農業產業及資源優勢,打造白石村研學基地,承接開展勞動與研學實踐教育,定制形式多樣的游學課程,設置“非遺體驗館”,開發國學文化、米餅制作等項目,進一步吸引返鄉優秀學子投身家鄉,為鄉村振興建設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