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現在該施什么肥、怎么施肥嗎?”5月15日,在興賓區遷江鎮雅山村一片甘蔗地里,來賓東糖遷江有限公司農務科技術組組長蒙浩輝看著長勢喜人的甘蔗,與種植大戶石盤文進行交流。兩年前,在技術組的推介下,石盤文種植了200畝“桂糖44號”“桂糖49號”甘蔗,去年獲得豐收,今年長勢也不錯,令他十分滿意。 “為了實現群眾增收、企業增效,2010年,我們公司成立技術組,幫助蔗農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來賓東糖遷江有限公司農務科副科長、技術組成員韋喜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如果連續多年種植甘蔗,就會出現抗病能力下降等諸多問題,影響甘蔗產量。技術組成立后,第一任組長歐陽靜帶領3名年輕人擔起重任,深入田間地頭、種植戶家中,為改良優化蔗區甘蔗品種結構進行調研,并匯編成《甘蔗栽培及病蟲害防治知識手冊》,大力宣傳種蔗科學技術,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甘蔗單產。同時,加強蔗區蟲害的防控,積極與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合作,不斷夯實和提高小組的綜合素質。2011年,該手冊獲得國家版權局著作權登記證書;2012年,歐陽靜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公司還以歐陽靜命名自治區級女職工創新工作室,激勵企業員工再創佳績。 “接力棒交到我手里,讓我倍感壓力,但也是動力。”2017年,蒙浩輝接任技術組組長,他深知,要保持企業持續增效、種植戶持續增收,必須提高單產。為此,他常常帶著團隊成員深入蔗區、村屯,不是研究品種改良方法,就是指導蔗農科學種蔗、監測甘蔗長勢、分析蟲害趨勢。 “之前,我們的主要品種‘新臺糖22號’出現種性退化、出根出苗差、黑穗病等問題,加上天氣異常,甘蔗產量下滑比較嚴重,好的年份雖然能達到畝產六七噸,但有的年份只有畝產二三噸。”蒙浩輝說,這個問題大大打擊了群眾種植甘蔗的積極性。技術組一方面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研、檢測,獲取相關數據,另一方面繼續加強與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合作,研究抗病能力強、產量高含糖量高的新產品。 “通過反復實驗,我們決定引進推廣‘桂糖44號’‘桂糖42號’等改良品種,改良后不但提高了甘蔗單產,還有效降低種植成本。我們還應用無人機防治蟲害技術,解決中后期病蟲害防治難的操作問題。”蒙浩輝告訴記者,上述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土壤性質,平衡土壤的酸堿度,補充中微量元素等,使低產田逐年增產,保持產量穩定,極大提高了群眾種蔗的積極性。 為了讓群眾掌握到科學的種蔗方法,技術組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2023年以來,牽頭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50余場,覆蓋遷江、石陵、橋鞏、良塘、平陽等鄉鎮,直接服務蔗農5000余人,提高蔗農對優良品種的認識及種植積極性。同時,全方位向蔗農宣傳甘蔗種管技術,積極推進甘蔗健康脫毒種莖種植、低產田改造、水肥藥一體化和地膜覆蓋等技術的應用,提高原料蔗產量。 與此同時,技術組通過示范帶動和宣傳推廣,積極推進“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針對蔗種缺乏等問題,技術組主動尋找種源,幫助蔗農調種,確保“雙高”基地完成復種。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建設“雙高”糖料蔗基地257個片區,共16萬畝。針對當前農村缺乏勞動力的現狀,技術組積極推進蔗區甘蔗全程機械化,目前遷糖蔗區有300多臺大馬力拖拉機、20多臺種植機、91臺甘蔗聯合收割機、15臺農業無人機,并建立了4個分步式機收點,極大解決了甘蔗種、管、收等環節作業效率低、勞力緊缺和勞動強度高等問題,為“甜蜜事業”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