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經濟發展。去年以來,我市把穩就業作為民生之基,不斷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和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聚焦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在各關鍵環節下功夫、抓落實,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民生答卷”。 落實政策優化服務促發展 就業是頭等民生大事,也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為解決企業招工、群眾就業需求,我市打造了“一街一站一市場”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強化就業崗位信息市、縣、鄉(鎮)、村四級發布,每月19日固定在招工街開展招聘會,持續開展“10+N”公共就業服務活動,確保“月月有招聘、天天有崗位”;在全市持續推行“支持企業用工先鋒隊”制度,每月定期開展服務企業工作,為企業和求職者鋪設了供需對接暢通路。同時,全面落實各項穩就業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及時給予就業創業補貼政策扶持,幫助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 2023年,人社部門以“就業暖心·桂在行動”專項服務活動為統領,深入開展各類專項招聘活動322場次,提供就業崗位34.1萬個次,其中招工街“零工市場”共舉辦線下招聘會19場,提供就業崗位27345個,累計帶動就業1155人。“來賓人社服務e站”被中國就業促進會評為2023年地方就業創新事件,運營以來累計向社會推薦崗位7000多個,直接達成就業意向2000多人次。目前,全市已建成并運營就業幫扶“零工市場”39個,累計提供崗位19.89萬余個次。我市累計向1916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補貼資金1416.45萬元,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1.2849億元;向46家企業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25.05萬元,累計支出就業補助資金1.4992億元。 精準幫扶提升技能助增收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脫貧人口、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事關民生底線。市人社部門通過搭建線上線下招聘平臺、開展技能培訓、“點對點”送工入企等方式,有針對性開展就業政策宣傳、職業指導、技能培訓以及創業扶持,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一人一策”就業指導和創業幫扶。同時,深入實施“技能廣西行動”,對脫貧人口、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易地搬遷群眾等群體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深入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面行動和整市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支持企業用工行動,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讓勞動者走上技能就業、技能增收之路。 2023年,我市共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62場次,接收2023屆實名登記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7448人,就業率達97.37%;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204人,發放城鎮公益性崗位補貼3638.09萬元、社保補貼1842.52萬元;全市累計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541人次,技能人才規模達19.0114萬人。 加強協作轉移就業穩增長 自粵桂協作有關工作開展以來,兩地在組織領導、產業協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等方面不斷加強合作,我市人社部門不斷強化與廣東省人社部門的人力資源供需對接,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增收。 2023年,廣東省向廣西提供7859個用工企業、33.84萬個就業崗位,市人社部門均推送到市、縣、鄉(鎮)、村一級。建立縣際勞務協作9對,累計開展勞務協作招聘活動及崗位信息推送63次,組織152車次“點對點”輸送5190名農民工返崗、入企務工。推動全市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73.6734萬人,其中到廣東省務工31.2447萬人,占比達42.41%,廣東成為我市農村勞動力務工的主陣地。 就業穩則人心定、家庭和、社會穩、國家安。據統計,2023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3739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485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860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541人次;全市累計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73.67萬人,同比增加4536人,脫貧人口外出務工16.6009萬人,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占總收入的71.95%。 2023年,市人社部門扛起責任,主動作為,讓更多勞動者有業可成、有夢可期。新的一年,人社部門將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奮斗姿態,錨定既定目標,穩扎穩打、久久為功,為來賓高質量推進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人社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