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瓜果香,家家農事忙。漫步在武宣大地,放眼目之所及,皆是一片豐收景象:稻田里稻穗飽滿,果園里碩果累累,瓜棚里滿目金黃,農民正忙著摘收上市,豐收的喜悅讓人們笑靨如花。 產業特色化 生態產品有“生”有“色” 7月8日,筆者走進東鄉鎮江村大嶺屯綠新農場水果種植基地,熟透的鷹嘴桃把樹枝壓彎了腰,陣陣果香沁人心脾。“鷹嘴桃屬喜溫樹種,但夜間氣溫多涼爽的,果才能更甘甜爽脆。我們村背靠大瑤山南麓,氣候適宜,適合果蔬生長,群眾也有種植果樹的傳統。”基地負責人羅業鍵介紹,東鄉鎮氣候溫潤,適宜各種水果生長,自古以來就有“瓜果之鄉”的美譽。 近幾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綠新農場采用“支部+基地+農戶”模式,推廣特色規模化種植,目前種植有鷹嘴桃、香梨、龍眼等水果120多畝,同時還從事桂圓、荔枝、紅薯食品深加工,為當地農戶提供了50多個就業崗位。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源動力”。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武宣縣把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助農增收作為重要抓手的同時,強化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發展理念,實施“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生態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行動,發揮各鄉鎮資源優勢,推動土地適度規模化流轉,引導農民規模化發展特色優質高效農業和特色生態產業。 三里鎮賴村依托生態山林氣候溫潤優勢,種植胭脂李1000多畝。為保證胭脂李果質的原生態,鎮政府指導果農采取物理隔離的方法防止果蠅叮咬,并籌措資金購買了1500多張防蟲網罩分發給農戶。試驗探索果樹護理新技術獲得成功,得到特殊保護的胭脂李個大味美,深受客商青睞。 據了解,該縣牛心柿、胭脂李、黃皮等水果先后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武宣雙姐紅槽酸”入選“廣西好嘢”農業品牌目錄;桐嶺鎮和律村(哈密瓜)、黃茆鎮麻爪村(大果枇杷)、東鄉鎮風沿村(紅心蜜柚)先后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桐嶺鎮螺山生態農業示范區獲評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 產業風景化 農旅融合實現“雙贏” “金燦燦的哈密瓜,捧在手上拍照再發個微信朋友圈就很贊了,閉上眼咬一口,香甜沁人心脾,開心得要飛起來。”近日,“走進錦繡大藤峽 暢游綠水仙城”武宣縣布瀨壯韻文化旅游活動在桐嶺鎮四安村舉行,從柳州市慕“果”而來的20多名游客走進鄉村田野,品嘗哈密瓜和地道農家美食,感受農耕文化的新旅程。在思靈鎮,“平安蓮香 古濠壯韻”也以其獨特的“網紅”氣質,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藕”遇,以藕為媒的鄉村旅游正悄悄嶄露鋒芒。 武宣縣堅持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作為現代農業發展新的增長極,立足產業特色優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建設、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圍繞“布瀨壯鄉·魅力桐嶺”文化品牌創建,桐嶺鎮串聯建強四安村休閑農業、石崗村莊園文化、桐嶺村紅色旅游、和律鄉村治理、螺山生態園旅游等產業,實現了多點開花、線上成景、面上出彩。東鄉鎮依托百崖大峽谷景區、下蓮塘景區、東鄉紅色旅游景區等4A級景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超萬畝紅心柚和香犁、桃果等休閑農業。 “假期帶上家人自駕去桂中第一支部舊址、韋天強故居看看,然后品嘗一碗美味的東鄉米粉,再到果園摘果,是一種享受,心情也特別舒暢。”游客李樂楊節假日經常帶著孩子到東鄉鎮游玩,“這樣的出行游玩很適合孩子,不僅能讓小孩接受紅色教育的洗禮,還能體驗采摘樂趣。” 據了解,目前武宣縣已打造鄉村旅游區20多個,一批美麗鄉村精品村成為旅游熱點,憑借哈密瓜、紅心柚、胭脂李、百香果等特產,“采摘游”活動方興未艾,旅游業與群眾增收實現“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