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與茂名,雖相隔數百里、跨越山海,卻心手相牽。 自開展粵桂協作以來,來賓、茂名聚焦粵桂協作重點,手牽手、心連心,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書寫了一段山海情緣。 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探索新的工作模式,深入推進東西部協作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粵桂協作工作連續2年獲得中央領導同志肯定,每年都有自治區領導同志給予肯定性批示,每年都在全區會議上作典型發言,每年都有3個以上工作經驗在全國、全區推廣,今年還實現了刊登國家簡報零的突破…… 注重壓實責任 建立四項機制 為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粵桂協作,我市著力從建立項目推進機制、“紅黃綠”預警機制、結對幫扶全覆蓋機制、結對幫扶標準化機制入手,推動粵桂協作全面提質提效。 建立項目推進機制,成立項目推進工作小組,實行項目倒排工期制度、“掛圖作戰”;落實“黨政正職主抓+雙常委遍訪+部門聯動”責任制,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建立“紅黃綠”預警機制,多次召開粵桂協作專責小組會議,常態化開展專項督導,對組織領導、資金項目等36項指標進行月調度、季督導,并實行“紅黃綠”三級風險預警,確保爭先補后。建立結對幫扶全覆蓋機制,茂名全市域組團幫扶來賓市協作縣22個鄉鎮、68個村,投入幫扶款物1373 .98萬元,實現來賓市所有協作縣鄉鎮和原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建立結對幫扶標準化機制,開展以“十個一”為主要內容的結對幫扶標準化建設活動,即成立一個工作小組、設置一塊標識牌、制作一個公告牌、設立一面宣傳欄、開展一次調研對接、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實施一系列實質性幫扶、打造一個工作亮點、形成一個全覆蓋知曉率、建立一套工作臺賬,確保結對幫扶工作有成效、出實效。 注重培育動能 壯大五條鏈條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推動粵桂協作在新階段取得新成效。我市注重借助兩地資源產業優勢,培育新動能,壯大五項鏈條。 加強宣傳推介,打通招商鏈。舉辦粵桂協作招商引資推介會,組建8支工作隊赴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駐點精準招商。今年以來,全市新簽約引進項目38個,總投資332.6億元,落地投產龍頭企業16家,到位投資5.56億元。 挖掘優勢資源,完善產業鏈。創新“廣東研發+來賓生產”產業協作模式,在延長產業鏈條、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協同打造忻城縣“南方牛都”全產業鏈項目等6個粵桂協作產業園區,做優做強來賓優勢特色產業。 強化品牌建設,提升價值鏈。加強“圳品”“菜籃子”基地培育認證,促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目前已認定“圳品”1個、“菜籃子”基地5個,形成一批知名度大、競爭力強、滿意度高的優質產品。 搭建多元平臺,拓展供應鏈。組織企業參加粵桂鄉村振興農產品供銷對接會等活動,通過“三專一平臺”銷售來賓農副產品3.1億元。 深化旅游協作,延伸消費鏈。茂名、來賓兩地市、縣總工會分別簽訂療休養協議,啟動跨省療休養活動;舉辦“茂名千車萬人游金秀”“世界瑤都·康養金秀”粵桂協作旅游宣傳推介等活動,拉動旅游總消費8.56億元。 注重協同推進 打造六大特色 在培育人才方面,我市出臺關心關愛“十條”措施,注重政治上關心、精神上激勵、生活上關懷,全面消除廣東掛職干部人才的后顧之憂。對121名掛職干部進行通報表揚,并授予“來賓市鄉村振興特別貢獻個人”稱號。優化完善“組團式”醫教幫扶,創新建立醫院科室第一主任制度,安排40余名茂名市交流醫生擔任科室第一主任,整建制帶動來賓市、縣兩級醫院專科團隊;安排127名優秀教師到協作縣中小學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傳幫帶”活動,整體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有效拓展勞務協作方式,依托茂名培訓工程特色品牌,創新“線下集中培訓+打造就業陣地+點對點專線輸出”勞務協作方式,實現技能、就業“私人訂制”,截至目前,通過粵桂協作機制幫助脫貧勞動力6.79萬人實現就業。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開展分級分類培訓。開展鄉村振興系統分級分類培訓,全市舉辦鄉村振興干部培訓班27期、鄉村振興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101期。傾力打造鄉村振興精品示范村,充分整合人、財、物、力、技等資源要素,融入“壯+瑤”文化元素,堅持“塑形”與“鑄魂”結合,投入協作資金3180萬元打造5個粵桂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村,輻射帶動全市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聚力講好粵桂協作故事,充分利用人民網、新華網、“學習強國”App、“粵桂協作”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傳播茂名、來賓協作好聲音800余篇(次),廣泛宣傳東西部協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