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工業園區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創新運用“六個工作模式”, 廣泛團結、引導、服務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深走實。
創新宣教模式 增強民族認同感 市工業園區創新活動載體和宣傳教育工作模式,增強歸僑僑胞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講社區”活動,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從園區機關延伸至農場社區工區。結合“壯族三月三”等傳統節日,舉辦少數民族和東南亞風情服飾展、民族團結進步文藝晚會;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 凝聚僑心促發展”政策專題講座,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凝聚僑心僑智僑力,為加快少數民族聚集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 同時,市工業園區高度重視宣傳工作,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效突顯。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注重講好華僑農場改革發展故事和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故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企業、農場,講好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故事,使民族團結進步理念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體現在機關、企業、農場的工作、生產當中。持續開展學習、弘揚和傳承“愛國、愛鄉”華僑精神宣傳活動,挖掘一批在發展生產、維護社會穩定、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歸僑先進人物;通過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報道歸僑僑眷事跡,講好歸僑初心故事,深化歸僑僑眷對偉大祖國的情感認同,激勵廣大歸僑僑眷建功新時代。 除廣泛運用媒體平臺對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工作成效進行宣傳報道外,還組織園區干部通過“廣西干部網絡學院”平臺學習黨的民族理論政策。以傳統美食、民族服飾、團結抗疫等內容為重點進行宣傳,今年以來在中央主流媒體上稿4篇,同時園區創新講好“僑故事”的工作也被中央主流媒體轉載報道。 創建服務模式 當好僑胞貼心人 市工業園區積極創建為僑胞服務的工作模式,當好僑胞僑眷的“貼心人”。2021年以來,園區到華僑農場開展為僑辦實事愛心義診活動3次,開展走訪慰問農場老黨員、困難僑屬活動3次,完成為民辦實事項目3個;向市公安局來華分局劃撥治安防控經費150萬元等。 創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工作模式,與僑胞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市工業園區積極組織開展“僑連心·喜看園區新變化”活動,舉辦“我與園區同成長”主題座談會,組織來賓華僑農場、鳳凰華僑農場等負責人及歸僑僑眷代表參觀園區相關企業,讓他們近距離感受來賓工業新發展、民族團結新成果,激發歸僑僑眷的愛國情懷,深化歸僑僑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認同,充分發揮文化宣傳陣地作用,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發展。 2021年以來,共舉辦迎新聯歡晚會1場、“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3場,組織10場“謳歌新時代 文化進萬家”主題文藝大展演下農場、扶貧聯系點活動,進一步增強僑胞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民族團結+文明創建”,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市工業園區推行“民族團結+文明創建工作模式”,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文明創建活動中。通過廣泛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組織成立12支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防疫愛衛”“學雷鋒月”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文明創建活動、“樹榜樣、學榜樣”活動、選樹先進典型活動,營造了民族團結、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深入開展“樹榜樣、學榜樣”活動,積極選樹先進典型,弘揚榜樣精神,近年來園區機關、企業共有80多人次獲得全國、自治區勞動模范,自治區、來賓市道德模范,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來賓工匠等五大類稱號。 “民族團結+企業服務”模式,推進融合發展。市工業園區通過實施“民族團結+企業服務”模式,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園區發展深度融合,著力聚民心、集民智、匯民力,推動精準服務企業提質增效。實施“市領導+市直部門+網格化+產業集群+職能部門+工業特派隊”的“6+服務機制”,實現全方位、全渠道、多維度服務企業,當好企業的服務員,切實為企業解決問題,推動企業穩產達產。今年上半年,園區各部門共走訪服務企業645次,處理辦結問題83個,辦結率85%,得到企業一致好評。園區通過不斷優化服務企業環境,連續兩年經濟增速保持兩位數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