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工業園區,企業工廠全面復工復產,開足馬力趕制訂單;項目現場,挖掘機轟鳴不斷,運輸車來回穿梭,工人加緊施工;田間地頭,農民們正忙著春耕、春種、春管,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來,忻城縣深入實施“工貿強縣、農業穩縣、城建塑縣、開放活縣、科教興縣”五大戰略,踔厲奮發、真抓實干,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穩”的勢頭有效延續、“好”的因素逐步累積、“進”的態勢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忻城篇章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2024年,全年GDP同比增長5%左右,其中一、二、三產分別增長4.5%、7.8%、3.8%。 工業強基,創新驅動點燃發展引擎 2月17日,忻城縣重大項目2025年第一季度集中開竣工活動暨大塘鎮液化石油氣儲配站項目開工儀式在大塘鎮舉行。其中,開工項目忻城縣大塘鎮液化石油氣儲備站投資額5000萬元,竣工項目悅城金街(二期)投資額1.36億元。這是忻城縣狠抓重大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 抓項目、強工貿,一直是忻城經濟發展的主業重心和鄉村振興的不二選擇。2024年,忻城縣堅持“項目為王”理念,統籌推進市級重大項目36個,其中列入自治區重大項目7個。圍繞國家“兩重”“兩新”等重大政策,謀劃重大項目44個、總投資85.31億元,6個風電場項目獲得的競配指標居全市第一,共享儲能電站項目開工在即。圍繞“五千九百”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招商引資年活動,新簽約項目10個、總投資41.24億元,新引進專精特新企業2家、投資額8.69億元。忻城縣被列為廣西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單位,獲自治區績效考核獎勵資金50萬元和建設用地指標80畝。 “2024年全縣預計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2%。”忻城縣經貿局局長藍華介紹,2025年忻城將深入實施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和新興產業培育行動,繼續落實月動態監測機制,堅持開展“一企一策”、“紅黃綠對癥治療”精準幫扶服務活動,重點推進中億木材深加工及板式家具生產、念初好物食品加工、青洞風電、信榮達電子設備制造等工業項目全速拓展和生產,盡快形成新的增長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農業固本,狠抓產業促進增產增收 忻城作為廣西養蠶大縣,桑蠶產業歷史悠久。如何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在紅渡鎮現代化桑園示范基地、六納村和上浪村標準化桑蠶養殖基地,以及同益國絲、恒業、玉蠶、瑞龍、好運來、東仕鑫絲綢有限公司廠房里,筆者找到了答案。 據廣西同益國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云介紹,忻城繭絲綢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1.47億元,完成了18棟標準廠房主體建設,綢廠、印花廠已開始試運營,目前有工人160余人。該項目將從傳統的初加工產品向高附加值深加工產業鏈延伸,補齊忻城在織綢、煉白、染色、印花等環節上的空白。 “桑蠶產業是忻城農業發展、促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忻城縣委副書記、縣長沈國章表示,當地將充分發揮聯農帶農機制,建造一批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發展的桑蠶產業項目和一批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桑蠶生產基地,著力培育更多本土優質企業、合作社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推動桑蠶一、二、三產業鏈朝著市場化發展,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集體經濟收益、群眾增收致富等多方面同頻共振。 2024年,忻城縣桑園面積25.39萬畝,發種量118萬張,鮮繭產量4.77萬噸,鮮繭產值約26.01億元,帶動7萬多養蠶戶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除桑蠶外,該縣還大力發展育肥牛、育肥羊、糯玉米、糖料蔗、金銀花、百香果、中草藥等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24年前三季度,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忻城牛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糯山源牌忻城糯玉米榮獲“綠色食品”A級認證。 黨建引領,激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去年我們村集體經濟達到81.38萬元,比2018年3.6萬元增加了70多萬元。”忻城縣古蓬鎮上浪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克敏說,目前已發放分紅款29萬元,受益群眾848戶2888人,接下來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政府統籌、群眾參與”工作模式,大力發展桑蠶、養牛、養羊產業,爭取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最終目的是讓村民享受更多“紅利”。近年來,忻城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第一抓手”,采取縣委主導、支部實施、黨員帶頭、項目推進的方式,組織各鄉(鎮)、行政村(社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 2024年,忻城縣共引導77個村自主實施桑蠶、糖料蔗、育肥牛等項目113個,全縣131個行政村(社區)村集體經濟收入3935萬余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的有96個,超過50萬元的有18個,超過100萬元的有3個。 “我們始終堅持黨建領動、人才驅動、示范帶動,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掌舵’‘賦能’‘聚力’。”忻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鄭小平表示,下一步將通過不斷深化“黨建+產業鏈”模式,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