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市北泗鎮北泗村的葛根基地里,大型機械來回穿梭,村民們忙著采挖葛根;河里鎮五塘村片區的合山市“好田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內,早稻播種育秧開始火熱進行……一幅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是合山市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喜人變化。去年以來,合山市創新實施“四三三”工作法,通過制度創新、資產盤活、產業升級“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走出了一條以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黨建引領強根基 改革創新破堅冰 合山市建立“市級統籌、鎮級主抓、村級落實”三級聯動機制,由市委書記牽頭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將農村集體資產權屬歸位改革納入年度重點工作清單。市、鎮、村三級簽訂責任狀,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季考評”工作機制,形成上下貫通、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政策保障上,出臺《農村集體資產權屬歸位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制定資產清查、移交、管護等8項配套制度,建立“五步流程”資產清理機制。通過“線上+線下”雙線宣傳模式,累計發放宣傳手冊2萬余份,開展專題培訓10期,培訓干部群眾1000余人次,為改革順利推進營造了濃厚氛圍。 資產盤活增效能 要素激活添動力 為盤活資產,北泗鎮將500萬元扶貧項目資產確權至村集體,引入葛根加工廠聯營,年產值突破400萬元。“過去資產‘睡大覺’,現在變‘活錢’!”公司負責人藍庭先算了一筆賬: 村集體年分紅60萬元,村民務工月均增收2000元。 走進合山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29個行政村的“三資”數據一目了然。合山通過開展“地毯式”資產清查,建立包含179個經營性項目、總額8269.68萬元的資產臺賬。在嶺南鎮溯河村,結合集體資產權屬歸位工作,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將閑置的集體土地、房產等資源確權到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時與當地農企合作,大力發展澳洲堅果、甘蔗等特色產業項目,2024年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0.7萬元。 在資產移交過程中,合山市創新“三查三審”工作法,即查資產權屬、查合同協議、查經營狀況,審移交程序、審資產價值、審發展規劃。目前已完成29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移交,組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29個,實現“政經分離”全覆蓋。 此外,在資產管護方面推行“雙軌制”,公益性資產由村委會兜底管護,經營性資產則引入專業公司托管。在嶺南鎮里仰村,通過“聯營村企”模式建設和發展嶺南鎮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并以資金入股的形式,與當地企業合作經營碳酸鈣、光伏發電等項目,2024年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余元。 產業振興謀突破 聯農帶富譜新篇 合山市立足資源稟賦,構建“一核兩帶三集群”產業格局。在傳統產業升級上,建設“雙高”糖料蔗基地,推廣陸基養魚、“稻+菜”等種養模式,帶動農戶增收。特色產業培育方面,累計發展澳洲堅果1.65萬畝,建成年加工能力1000噸的澳洲堅果加工廠,開發葛根茶、葛根粉等系列產品。 為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合山創新“小田并大田”模式,將1.4萬畝零散地塊整合成200畝以上的規模片區,引進農業企業4家。 如今的河里鎮五塘村“旱改水”項目區,千畝零散田塊整合成片。“田埂少了,收割機開得進去,企業也愿意來承包!”村民周明家里的5畝土地隨著“大塊田”成功流轉,每年租金800元。截至目前,合山市通過“小田并大田”新增規模化種植區1.3萬畝,機械化率提升至74.9%。 合山市還創新經營模式,積極探索“聯營村企”發展模式。河里鎮創建“聯營農場”,開展耕、種、管、收全程社會化服務,服務面積達1.3萬畝。2024年,合山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418.07萬元。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正在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