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市委書記何朝建深入三江口新區調研,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發揚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四千精神”,項目化、清單化推進新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力奮戰一季度,以“開門紅”引領“全年紅”。
春風拂綠三江岸,項目建設戰鼓酣。在武忻高速三江口新區互通出口、正龍路與沿江路交叉口,以及來賓綠色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仙鶴高性能紙基新材料項目現場,壓路機來回碾壓、挖掘機轟隆作響、運輸車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何朝建走進項目現場,對照規劃圖紙與項目負責人展開“清單式”對話。何朝建強調,三江口新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經濟,要精心謀劃新區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既要考慮上下班的便捷性,又要考慮居住環境、功能配套,推動商業綜合體等與產業項目“同頻共振”,讓務工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要高標準推進園區道路、供水、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合理調整規劃,提高要素保障質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四千精神’是我們干部需要發揚的!”何朝建指出,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強調,干得好不好、年底要拿指標說話!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要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發揚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四千精神”,項目化、清單化推進新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做到項目在一線調度、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動,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快準實”的行動力,做言行合一的“實干者”。要拿出敢闖敢試、攻堅克難的勁頭,用新思路謀劃新任務、用新方法破解新難題,做敢于破題的“開拓者”。要發揚敢于吃苦、善于吃苦、樂于吃苦的工作作風,在“吃苦”中錘煉黨性、提高能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市委常委、秘書長蔣衛生,副市長甘誠一同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