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小平陽鎮元凌村通過完善村規民約、成立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關愛服務“一老一小”活動,不斷增強村民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引導群眾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揚孝善文化,倡樹文明新風。 潘桂鮮是元凌村村民,多年來,她與兒媳的關系一直如同母女般親密無間,從未有過半句爭執。在兒媳忙于工作的日子里,潘桂鮮主動承擔起照顧孫兒們日常生活起居的重任,對家人的照顧無微不至,無怨無悔,是村里遠近聞名的“好婆婆”。家庭和諧,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與付出,而相互理解,則是維系這份和諧最寶貴的紐帶,這是元凌村傳承好家庭家教家風的一個縮影。 “禮為貴,孝為先,誠為本……”這些朗朗上口、接地氣的三字經句式,是元凌村結合實際,征求全村村民意見后編制的村規民約。“近年來,我們根據村里實際情況,通過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按照‘事前介入、事中參與、事后監督’的原則,有效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村民石世永說。 元凌村不斷深化網格聯動工作方式,通過完善網格責任體系,壓實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網格化包保任務,動員黨員、返鄉創業者、“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加入“四會”組織,構建移風易俗工作矩陣,將道德評議、紅白理事、禁毒禁賭、村民議事等工作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日常,延伸到每家每戶。通過網格內人員聯勤走訪,深入一線收集線索,及時察覺群眾身邊問題,并與群眾面對面交談、心比心規勸,讓文明新風入心入腦,移風易俗走細走實。 “我們成立紅白理事會以后規范了宴請標準,當時有的家庭不理解,通過理事會上門宣傳服務,大家都自覺遵守。如本村的隨禮100元,最多不超過200元,每桌酒席控制在300元一桌,人情負擔減輕了很多,一個家庭能省下近3萬元。”元凌村村民小組長石世干介紹。 元凌村以移風易俗“五個統一”工作法為抓手,規范紅白喜事的操辦規模、宴席標準、禮金上限等事項,大力推進移風易俗。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等,向村民解讀惠民殯葬相關政策,宣傳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等典型事例,讓“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理念融入村民日常行為規范。“黨員們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挨家挨戶宣傳新思想新文明,引導村民自覺抵制陳規陋習。”石世干說。 “現在村里的婚禮不像以前為了面子而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大家更加注重‘小宴請大親情’,村集體食堂辦婚禮,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鄰里情誼更濃了。”村民甘麗萍說。 過去,元凌村雜物堆放、亂扔垃圾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環境臟、亂、差。為此,村“兩委”和村民小組長從源頭上“對癥下藥”,號召村民出錢出力,籌資修建巷道、清理池塘、美化環境。村民自覺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黨員、鄉賢帶頭,堅持每月進行2次衛生大掃除,共同維護好村容村貌。如今的元凌村,村屋舍儼然、錯落有致、干凈衛生,2022年被評為“自治區衛生村”。 移風易俗,改變的不僅是村民的行為習慣,更是價值觀念。元凌村正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邁進,讓文明之風“小氣候”溫潤移風易俗大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