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豐富多彩,尤其是長桌宴辦得很好,特色菜式很合我胃口。”“今天帶孩子來感受廣西三月三節(jié)日氛圍,制香囊、畫彩蛋,體驗民俗活動,特別開心。”3月29日,2025年合山市“礦韻壯鄉(xiāng)情·潮聚三月三”系列活動在合山國家礦山公園東礦園區(qū)舉辦,前來游玩的居民紛紛稱贊道。 合山市立足資源優(yōu)勢,將工業(yè)遺產與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精心策劃山歌傳唱、非遺展演、文藝演出、民族體育炫、壯家長桌宴、“打卡”工業(yè)遺跡、線上攝影展評選等系列特色活動,讓各族群眾樂享節(jié)日時光,共敘民族情誼。當天,共吸引2000余人次到場游玩。 廣西三月三系列活動是合山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合山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xù)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通過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民族團結教育實踐基地、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等舉措,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走深走實。合山市先后榮獲全區(qū)平安縣(市、區(qū))、第六批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合山市嶺南民族初級中學、合山市稅務局獲命名為第五批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示范單位。 合山市聚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合山市委黨校、合山國家礦山公園東礦園區(qū)、河里鎮(zhèn)馬安村貢模屯等地設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和理論研究基地,組織各族干部群眾在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統(tǒng)文化教育、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讓民族團結理念延伸至社會治理末梢。 “在這里,民族團結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溫情。”馬安村黨總支部副書記譚羅言看著村口“開心角”里其樂融融的景象說道。馬安村貢模屯是合山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也是合山市唯一的瑤族聚居地,這里時刻上演溫情的故事。去年油茶采收季,貢模屯身患殘疾的50多歲村民趙阿姨獨自在家,面臨采收難題,鄉(xiāng)鄰們自發(fā)伸出援手,用一周時間幫助趙阿姨采收了6畝油茶;馬安村第一屆“好婆婆”蘭桂花每年為年邁的留守老人舉辦生日會,傳遞暖暖溫情……村民們守望相助的情誼,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 為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合山市聚力基層社會治理,將民族事務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通過“流動調解”“普法宣傳+民族團結”等模式,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培育多元普法隊伍,打造“法律明白人”隊伍,推動普法宣傳與民族團結、平安校園建設深度融合,有力引導各族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同時,依托鎮(zhèn)村調解委員會、行業(yè)調解組織及個人調解工作室構建多元調解網(wǎng)絡,踐行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實現(xiàn)矛盾就地化解。 沈雁平就是一名用法治保障民族團結的踐行者。作為合山市嶺南鎮(zhèn)里仰村、東礦社區(qū)的法律顧問,她每月中旬都會到兩地開展法治宣傳,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協(xié)助村(居)委員會起草、審核、修訂村規(guī)民約等,用實際行動提高群眾法治觀念,幫助化解基層矛盾糾紛,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穩(wěn)定。 目前,合山市已實現(xiàn)每個行政村(社區(qū))配備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實行每村“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N名人民調解員”工作模式,培育了“光熱司法”“合檢花”等普法宣傳品牌,推動各方力量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助推平安家園建設。2024年以來,各級法律服務志愿者累計為200余名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承辦公證案件80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