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窗簾,裝飾了我們溫馨的房間;辦公室的窗簾,幫我們遮住了強烈的陽光。而有一塊窗簾,曾經是我們班小欲同學心靈的“安全港灣”。 初 見 “快點進來!整天都是這樣!”小欲爸爸怒氣沖沖地走進辦公室,門口外,一個小男孩怯生生地站著,任憑他爸爸怎么叫都不肯進來。 小欲爸爸不耐煩地大手用力一拖,孩子踉蹌著被拉到我面前。這個小個子男孩低垂著頭,頂著滿頭枯草般的亂發,耳背、脖子上結滿黑黑的污垢,黑黑的小手不斷地扭絞著滿是油漬的衣角。 “同學,你叫什么名字呀?”我熱情地問他。他沒有回應,還是不停地搓扭著衣角。 “你不帶嘴巴嗎?老師問都不應!”站在一旁的爸爸大聲吼著。 我拉過小欲的手說:“沒關系,我們大家都很歡迎你。來,把你的名字寫下來吧。” 聽到我這樣說,小欲看了我一眼,眼睛清澈而明亮。寫下名字后,我告訴他:“你的小手和耳朵很可愛,平時做好它們的清潔就更好了。”這一過程中,小欲爸爸一直低著頭翻閱手機。那時我就知道,小欲會成為我的一個“課題”。 拳 頭 “好,接下來我們開始小組合作。” “啊!”一聲尖叫后,號啕的哭聲響起,“老師,小欲打我!” 我立刻把目光投向小欲,此時的小欲像極了一頭瘋了的牛,他無視同學們的目光,也無懼于我。他鼓著兇狠的眼睛,舉起拳頭咬牙切齒地朝桌子猛砸下去。我頓時被他嚇到了,到底怎么回事?這孩子盡管平時言行乖張,但不至于這樣粗暴。我馬上走過去,小欲迅速拉起身旁的窗簾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李老師,小欲動不動就拉著窗簾把自己裹起來,看,窗簾上都是他的口水和臟手印!”一個孩子悄悄地在我耳邊說道。我突然想起上周換座位的情景,無論我怎么說,小欲都堅持要坐在最后一排靠著窗簾的位置,就連我給他安排的同桌,都被他用各種辦法嚇跑。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小欲,這樣裹著窗簾很熱,你先出來好不好?”我嘗試著拉開窗簾,哪知里面的手把窗簾攥得更緊了。看著裹在窗簾里逃避躲閃的小身軀,我很是揪心。孩子特殊的行為背后一定有原因,不是老師三兩句話就能解決問題的。一道堅定的聲音在我心中響起:我一定要幫幫這個孩子! 原 因 我撥通了小欲爸爸的電話:“小欲爸爸,我想和您溝通下孩子的情況。小欲最近是不是情緒不太好?發生了什么事嗎?” “情緒不好?他每天都這樣!”電話那頭,“嘩啦嘩啦”的麻將聲不斷,“哎呀,我胡了!”話沒說完,電話被掛斷了。枯草般的亂發、裹在窗簾里的身影、小欲爸爸的呵斥……一幕幕向我涌來。那一刻,我感到深深的無助。然而,家長漠視,并不意味著老師可以放棄。職責告訴我還有其他辦法。幾經輾轉,我聯系到了小欲的原班主任,才得知更多細節:小欲的父母早已離異,同學們因此嘲笑他是“沒人要的孩子”。所以,他總喜歡躲藏,覺得這樣就沒人欺負他了。對他來說,窗簾為他擋住了這個煩擾他的世界,成了他心靈的“安全港灣”。 消 融 那天,我在“悄悄話”信箱中發現了這樣的一張字條:媽媽,我想你,好想見見你。 這張紙條沒有署名,但那獨特的歪歪扭扭的字體,不難猜出它的主人就是小欲。多么錐心的話!我再次撥打小欲爸爸的電話,意圖同他交流我的想法,卻遭到了他的極力反對,“我們早就離婚了!她不要這個小孩了!我沒有她的電話!”說完,他掛斷了電話。 我沒有放棄,幾經周折,終于聯系到小欲的媽媽,和她說起小欲的在校情況,并約好視頻通話的時間。 通話那天,我把小欲帶到辦公室,幫他剪了指甲,搓干凈耳背的污垢,對他說:“小欲,其實你的媽媽也非常想你。”當視頻接通,小欲媽媽出現在眼前時,小欲大聲哭喊:“媽媽,你在哪里!你怎么那么久不來看我。” 那天,小欲哭著笑,笑著哭。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他,說了那么多話,笑得那么開心。通話結束后,我把孩子緊緊抱在了懷里,那一刻,我們的心靠得如此相近。 改 變 為了讓小欲融入集體,我決定在班上成立“清洗小分隊”,各小組于每周五把窗簾拆下來清洗干凈再掛回去。之后,我把收語文作業的任務交給小欲,并利用放學時間讓他與媽媽通視頻電話。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在一點點打開心扉。漸漸地,小欲裹窗簾的次數變少了。 一次課間,我聽到小欲神采飛揚地向其他同學描述科比。于是,我將計就計舉辦了《成為自己的偶像》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習偶像勤奮、堅持、勇敢等品質,成為更好的自己。在趣味民族體育運動會上,我鼓勵小欲報名參加“趣味籃球”和“袋鼠跳”項目,囑咐同學們在旁邊加油,又讓視頻那端的小欲媽媽為他助威。 成 長 小欲在我日復一日真誠的關懷、由衷的信任和耐心的等待中一天天進步。一次期末考試,他的語文和數學成績進步很大,被評為“進步之星”。 我讓小欲在視頻中跟媽媽分享了喜悅和收獲,孩子媽媽很是激動。當天晚上,孩子爸爸也給我私發了一條信息:“李老師,真沒想到,小欲居然得了獎狀!感謝您這個學期對孩子的細心教育,讓孩子學到了不少知識,也養成了很多好習慣。李老師,您辛苦了!” 教室里,窗簾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但小欲已經不再需要了。 小欲的轉變與進步,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書育人是個細活。人們常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一定會繼續用真誠的心開啟一扇又一扇心靈的窗戶,讓陽光照進孩子們的心田。 (作者系金秀瑤族自治縣民族小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