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守好耕地才能端牢飯碗。”8月13日,興賓區召開2024年耕地保護暨耕地恢復工作推進現場會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把耕地保護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以更扎實的作風、更有力的舉措全力推進耕地保護工作落地見效。 近年來,興賓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來賓市的相關工作部署要求,將耕地保護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多措并舉扎實推進“田長制”及耕地保護各項工作,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高位推動 加強宣傳 興賓區研究制定“流出耕地整改恢復工作方案”,成立以黨政主要領導為指揮長,區直相關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耕地保護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督促指導轄區內耕地保護工作。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抽調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具體落實工作,逐條明確任務、細化責任分工,定期召開區、鄉鎮等級耕地保護專題會及推進會,并采取實時通報、“掛圖作戰”的方式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形成“興賓區、鎮、村、屯、網格”五級聯動的工作格局,切實增強抓好耕地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為進一步夯實耕地保護工作的群眾基礎,讓群眾認識到耕地恢復工作的重要性和嚴峻性,全面提升群眾參與率與配合度,興賓區通過“政策上墻”“公告入村”“送圖入戶”等形式,充分運用“一線工作法”,廣泛發動鄉鎮、村屯等一線干部職工走進田間地頭當好政策宣傳“解說員”,與群眾面對面、一對一拉家常、談困惑、講政策,讓耕地保護相關政策入腦入心。 同時,利用懸掛橫幅、召開村級會議以及走村入戶、張貼公告、公務車大喇叭廣播、微信轉發等方式宣傳耕地保護相關政策,在微信公眾號公開曝光違法占用耕地典型案例,向社會各界展示政府對做好耕地保護工作的決心和態度,做到公告發放到村、到戶以及釘牌到地塊,營造“人人知曉、人人遵守、人人參與耕地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創新方法 強化監管 為保障耕地保護工作落實到位,興賓區統籌應急局、林業局、農業農村局及鄉鎮綜合執法隊伍組成耕地保護工作執法隊伍,統籌協調資金為執法人員配齊執法服裝、執法記錄儀等裝備,加大執法力度,敢于動真碰硬,形成“查處一案、震懾一方”的效應,以點帶面,集中力量對重點、難點違法圖斑進行專項執法,實現“執法一戶、觸動一片”目標。 興賓區建立日常巡查長效監管機制,與各村委(社區)簽訂耕地保護責任狀,成立村級日常巡查小組,明確村干部、村長、網格員分片包干日常巡查責任區,凡是發現動土開工地塊(建房、建廠、搭棚等)和在耕地上種樹、挖塘等“非糧化”種植地塊均登記在冊。經核實耕地種非糧作物或沒有用地審批手續的,及時勸導制止并責令其整改恢復耕地,嚴格落實耕地監督和執法,堅決依法依規查處。 同時,創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耕地動態監測體系,實現對耕地的實時監控和精準管理,采取“人防+技防”“圖斑+圖紙”相結合的方式管控耕地,確保防治增量、整治存量。 攜企合作 保護耕地 興賓區積極與轄區內糖企、木材企業溝通,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資源,多渠道籌措耕地保護及恢復整改耕地資金,落實清桉補貼400元/畝、糖料蔗種植補貼450元/畝等惠農補貼,鼓勵群眾種植糖料蔗,并借助木材收購商的力量,解決“清桉”行動中砍工不足、桉樹難銷等問題,有力保障群眾合法利益最大化,有效提高群眾自主整改積極性。同時以多種流轉方式盤活土地,通過“農戶自種+種植大戶流轉+公司流轉+村委村民合作社及糖廠企業兜底種植(代耕代種代管)”的發展模式,不斷增加群眾收入,實現互利共贏。 興賓區堅持以“動員群眾自行整改恢復為主、政府代為清理為輔”的工作措施,全力推進耕地流出整改恢復工作,將全區按方位分為“四大戰區”,每個“戰區”再按鄉鎮成立單個工作專班,實行耕地恢復圖斑、永農保護區圖斑“上墻”和“掛圖作戰”,做好耕地恢復臺賬,在尊重農民意愿及農作物生長規律的前提下,堅持先易后難原則,依法依規、分門別類制定科學有效的整改措施,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工作,加強后期管護防止耕地撂荒,堅決守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