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是來賓的“本錢”,是來賓的驕傲,也是來賓的優勢,更是鄉村振興的“甜蜜引擎”。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來賓市全面推動從糖料蔗種植到車間生產的全鏈條轉型升級,實現了蔗農增收、糖企增效以及國家糖料供給的安全保障,成為全國蔗糖全產業鏈轉型升級的引領者。 冬日里,來賓各地的蔗田綠意盎然,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雙高”糖料蔗基地,數字技術正在改變甘蔗種植的模式。技術人員僅憑一部手機,即可實時掌控千畝蔗田的種植細節,從水肥到光照、氣溫,再到蟲情、土壤養分,一“鍵”精準掌握,實現全程自動化、智能化,讓甘蔗種植變得更加智慧。 數字廣西集團項目經理陳琛介紹:“通過物聯網和信息化技術,我們實時監測甘蔗生長環境,實現精準調控。農戶通過手機系統即可獲取生長信息,提升甘蔗產量和糖分,節省人力,降本增效?!?/p> 氣象技術的應用在來賓市逐步普及,改變了種甘蔗“看天吃飯”的傳統局面。鳳凰鎮種植大戶袁智陸通過關注公眾號,隨時隨地獲取精準氣象信息,科學調控甘蔗種植,產量和糖分顯著提升,種植面積也從30畝擴大到100畝?!拔医衲攴N了100畝甘蔗,預計收入32萬元,純收入17萬元左右,未來的生活就像甘蔗一樣甜蜜蜜、節節高。”他感慨道。 如今,來賓市積極推進糖料蔗生產水肥一體化試點,建設了40萬畝試點區域和2.2萬畝良種繁育基地,物聯網、北斗定位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蔗田測量及生產各環節廣泛應用,農民從“會種蔗”向“慧種蔗”轉變。 2024/2025年榨季開榨以來,鳳凰鎮福庫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余才庫忙碌于田間地頭,駕駛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的拖拉機穿梭其間。該合作社種植規模和服務范圍不斷擴大,現有上千畝種植基地和50多臺(套)農機,為周邊300多戶農戶提供農機服務。 據悉,在政策和糖企的扶持下,來賓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機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小農戶種植、生產成本顯著下降,收入也隨之增加,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來賓市積極探索甘蔗多樣性產業發展新途徑,實現制糖副產品循環利用。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今年“三農”工作取得的成績,對做好2025年“三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科學指引“三農”工作從戰略上布局、在關鍵處落子,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決抓好貫徹落實,結合實際轉化為具體行動和舉措。 會議強調,要聚焦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要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確保糧食穩產豐產。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監測體系,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和資金安全監管。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健全糧食生產支持政策體系,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扶持畜牧業穩定發展,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要毫不松懈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要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增收。要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順應人口變化趨勢,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要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移風易俗。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好農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維護農村穩定安寧。要全面落實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任務,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探索閑置農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 會議強調,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走深走實,健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不斷開創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吳政隆主持第一次全體會議。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同志,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有關人民團體、有關金融機構和企業、中央軍委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本報記者 吳海蘭 覃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