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譜新篇,春風化雨喜開顏,文明之花競怒放……”在來賓市興賓區2024年移風易俗故事匯巡演“文明新風進萬家”聽志愿者講述文明新風的故事(寺山鎮上團村專場),文藝志愿者帶來的三句半《移風易俗譜新篇》贏得現場陣陣掌聲,觀眾們不時用手機記錄精彩時刻。
近年來,興賓區寺山鎮把推動移風易俗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著力點,加強村民道德建設、涵養文明鄉風,以道德評議會為載體,通過建渠道、樹典型、廣宣傳等一系列舉措,引導廣大群眾講文明樹新風,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文明指數”和“幸福指數”。 當地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及鄉賢組成道德評議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對“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進行評議,就產業發展、鄉村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不僅拉近了村民之間的距離,更讓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村里傳播開來。 “以前村里辦事喜歡比排場,導致經濟壓力大,鄰里間也時有矛盾。自從道德評議會成立后,風氣好多了,大家開始注重節儉辦事,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不少村民對道德評議會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發揮的作用豎起大拇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婚喪嫁娶、節慶祭祀,各地習俗不同,但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給群眾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是一樣的。 為減少群眾負擔,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寺山鎮立足各村村情村況,破舊俗、樹新風、惠民生,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制定移風易俗“五個統一”工作法,即統一操辦規模,對紅白事桌數、人數等作出群眾愿意接受的倡導性規定,推動“攀比成風”向“符合常理”轉變;統一宴席標準,制定以當地家常菜、特色菜為主的“節儉套餐”,明確宴席的人均支出限額,實現“鋪張浪費”向“勤儉節約”轉變;統一禮金上限,由村民自行商定禮金限額,推動“面子負擔”向“里子親情”轉變;統一服務隊伍,可由專業團隊提供物什設備、餐飲服務,也可由鄰里鄉親相互幫襯、互幫互助,推動“繁雜瑣碎”向“簡便高效”轉變;統一監督管理,以村規民約制定獎罰機制,推動“管理缺位”向“合力監督”轉變。 “尊老敬老輩輩傳,厚養薄葬風俗好”“不要彩禮不欠賬,和睦美滿幸福長”……如今,寺山鎮各村隨處可見這樣的宣傳標語。 “現在倡導零彩禮或低價彩禮,喪事簡辦。”今年以來,寺山鎮各村道德評議會的成員們組建了移風易俗志愿宣傳隊。他們穿梭在鄉間小路上,挨家挨戶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將移風易俗的理念傳遞到每一戶村民心中;他們在農家書屋舉辦全民閱讀活動,以“閱讀+移風易俗”的形式呼吁大家樹立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提升鄉風文明。 道德評議會還為村民選樹先進典型,弘揚文明新風。“我們開展‘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媳’等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先進、樹立典型的方式,激勵村民自覺遵守、相互監督。”寺山鎮獨石村道德評議會注重與村民的溝通和交流,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逐漸贏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移風易俗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截至目前,寺山鎮各村通過道德評議會評選的先進典型中,獲得自治區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好人”1人、來賓市“星級文明戶”10戶、興賓區級“星級文明戶”15戶、興賓區“文明家庭”1戶,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