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大灣愛大灣,大灣本土我家鄉,大灣山水皆秀麗,人杰地靈谷米香……”近日,在大灣鎮大灣街文藝演出活動中,居民韋春梅動情唱道。 近年來,大灣鎮積極探索“說學傳唱”等多種形式,將文明新風唱進群眾心里、融入群眾生活,讓文明成為群眾的自覺行為,推動鄉風文明、社會和諧,為推進鄉村振興添色增彩。 
孩子們認真聽“五老”志愿者講紅色故事。 (梁 陶 攝) 說文明、話良俗,文明新風我來說。大灣鎮充分發揮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宣講、大灣革命史宣講等11支宣傳宣講志愿服務隊作用,邀請“五老”人員、鄉賢人才、老一輩革命家等深入校園、社區,向群眾說文明、話良俗,累計開展宣傳宣講70余場。同時,將中共廣西省工委機關、交通總站(天馬運輸行)舊址延伸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先后培養天馬運輸行志愿講解員20名,累計為800多個單位(團體)上萬人講解大灣紅色故事。與居民面對面交流,用樸實的語言講述自己眼中的文明新風,讓百姓樂于了解并接受文明行為,激發居民群眾參與文明建設的熱情。 學文明、育新風,文明培育抓基礎。利用學生放假和課余時間,常態化組織學生到大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理論宣講大舞臺,開展全民閱讀、文明禮儀課程、道德講堂等多種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扶正三觀、溫養文明。同時,組織開展親子閱讀、故事會、個人才藝展示等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了解文明、學習文明、熱愛文明、參與文明,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新風的參與者和宣傳者。2023年以來,大灣鎮圖書館和村級農家書屋共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30余場,吸引2000余名中小學生參加,圖書館和農家書屋已成為培育文明新風的重要基地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橋頭堡”。 傳文明、帶轉變,文明新風傳幫帶。用好鎮、村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常態化開展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文明實踐活動,通過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等形式,帶動家長一同參與文明建設。近年來,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40多場,受眾約6000余人次;90余名家長作為志愿者,常態化到大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已成為文明新風的踐行者。 唱文明、歌新貌,山歌傳唱“文明風”。將文明新風傳播與壯鄉山歌相結合,組織創作一批反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山歌和其他民歌作品,以山歌傳唱的形式唱響文明,寓教于樂。在大灣鎮組織舉辦的“農墾杯”“旱改水杯”等30余場體育賽事,以及“戲曲進鄉村”“廣西三月三”等文藝演出中,該鎮韋春梅、覃玉冬及貝儂合唱團等一批山歌手廣泛傳唱文明新風,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為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注入了新活力。 (張則將 韋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