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 近年來,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水平,吸引越來越多外國友人前來投資、求學、生活,成為來賓一道獨特的、亮眼的風景線。 今日起,本刊推出年度策劃“老外看來賓”系列報道,邀請在來賓就業、求學的外國友人,探索來賓美食、美景、民俗文化活動,聊聊他們眼中的來賓以及在來賓發生的趣聞樂事,其中帶來的文化差異的新鮮感和沖擊感,展示來賓的城市溫度、文化厚度和發展速度。
韓國人鄭熙昌:“來賓是個宜居宜業的好地方” 從韓國到廣州,從廣州到來賓,“80后”韓國人鄭熙昌于2019年2月把服裝廠開到來賓。到來賓的第一個清明節,廠里趕訂單不放假,90%的工人齊刷刷請假,讓他這個老外都懵圈了。接下來的中元節,一大半的員工請假,再次震驚了這個老外……第二年開始,鄭熙昌入鄉隨俗,主動放假,與員工打成一片,結識了來賓朋友。記者一行走進企業,了解這個老外與來賓的故事。 
鄭熙昌(右)和工人了解生產情況。 結緣來賓投資興業 為何會選擇到來賓投資辦廠?鄭熙昌說,他之前一直在韓國經營服飾生意,2010年他帶著訂單來到中國,在廣州找服裝廠下訂單,2014年合伙辦廠,于2016年成功創辦生產牛仔布料系列服裝的公司。2018年,經布行的供應商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來賓。后來他參加來賓市在廣州開展的招商活動,在聽取來賓市招商引資政策推介后,對來賓產生濃厚興趣。 “來賓的路寬寬的,很干凈,紅水河很漂亮。”鄭熙昌對來賓的第一印象很好,后經實地考察,他決定將公司搬遷到來賓。 2019年2月,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廣西熙昌服裝有限公司”成立。 “搬遷到來賓后,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鄭熙昌說,完成搬遷并投產以來,公司生產穩定,效益日益顯現。在來賓投資辦廠后,鄭熙昌的企業越做越大。2024年2月,公司搬入新廠房,面積擴大一倍,達到1.32萬平方米,目前公司有270多名員工,預計今年完成約8000萬元的產值。 理解傳統節日觀念 在公司搬遷到來賓之初,很快趕上清明節。“90%的工人都請假了,這是怎么回事,我都懵圈了。”鄭熙昌回憶,2019年公司剛搬到來賓,管理層都是從廣東帶過來的,因不熟悉來賓的人文風俗,公司趕制訂單,就沒有放假,這事讓他驚訝不已。第二年開始,公司放了一天假,“今年清明節公司打算放假兩天。”鄭熙昌對來賓人過清明節表示理解。 “還有,中元節是什么節日,吃鴨子節?也要放假?”鄭熙昌詢問記者,直到今天,他還搞不清楚這是什么節日。2019年,鄭熙昌第一次聽說中元節,公司管理人員沒能向他闡明這個節日在來賓的重要程度,又給他“上了一課”。那天,整個河南工業園區靜悄悄的,唯有鄭熙昌的企業還開門生產,90%的車間普工請假不上班,這讓鄭熙昌十分費解。 中元節吃鴨子的習俗讓鄭熙昌感到新奇。朋友告訴他,來賓人在這個節日都有吃鴨子的習慣,大家十分看重。此后每年中元節,鄭熙昌也開始給員工放假。 “一開始不太理解來賓的工人,即使是加工資也不來上班。他們更看重自己的生活。”鄭熙昌告訴記者,相處幾年下來,鄭熙昌更加喜歡他的來賓員工,也經常到車間與員工聊家常。 品嘗各種特色美食 鄭熙昌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和員工的相處十分融洽,也結交了許多來賓朋友。在公司年會聚餐上,鄭熙昌見識了“廣西公文包 ”,員工特意帶來自釀的米酒讓他品嘗,鄭熙昌十分喜歡,喝了不少。 一次,興賓區小平陽鎮的員工邀請他參加聚餐活動,“全村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了解彼此。”鄭熙昌說,這樣熱鬧的節日氣氛,感覺很好。 “我出一只土雞,他帶一些臘腸,再弄來兩瓶酒,一個小火鍋燉上就開吃。”鄭熙昌表示,他和幾個朋友偶爾聚聚餐,大家在飯桌上天南海北地聊天,氛圍讓人很放松。 “我經常打視頻和家人分享自己在來賓的工作生活。”遠在韓國的家人比較關心鄭熙昌的飲食適應情況。鄭熙昌表示,剛開始在來賓生活不習慣,接觸到的螺螄粉、酸筍、酸菜都不喜歡。在朋友的介紹和逐漸適應后,鄭熙昌嘗試了不少土菜館子,酸菜魚、螺螄粉、鴨腳煲都成了他現在喜愛的美食。“后來我也帶些新朋友去嘗了這些美食。”鄭熙昌說,自己現在用普通話交流沒有障礙,還能聽懂30%的來賓話,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一個外國人。 “步行街的美食又多又衛生,我常去光顧。”鄭熙昌表示,以前來賓路邊攤比較多,現在開發了政和步行街,逛街吃美食也成了他的新喜好。 工作之余最愛釣魚 讓鄭熙昌融入來賓的,還有他的釣友們。“來賓的水質非常好。”工作之余,鄭熙昌最大的興趣愛好是釣魚。 工作日下班后,鄭熙昌經常會就近到紅水河來賓四橋夜釣。在釣友的邀約下,鄭熙昌還驅車到武宣縣樂梅水庫、武宣二橋和興賓區遷江鎮清水河等地釣魚。“釣友只談釣魚的事,釣上來一條魚,你就是最帥的。”鄭熙昌說,這樣的氛圍讓他樂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