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鳳凰鎮聚焦基層治理,創新實施“紅黃藍”監督預警機制,進一步推進村(居)務監督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實效化建設,逐步延伸監督觸角,實現抓早抓小常態化、監督事項可視化、時常監督精細化,以強有力的監督保障,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創新“三色”預警機制,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在轄區23個村(社區)推行“紅黃藍”監督預警機制,通過“三訪”(即走訪群眾、接訪群眾、群眾信訪)廣泛深入村屯、小區了解社情民意,熟悉脫貧戶、監測戶、低保戶、突發困難戶等特定群體的生產生活和家庭情況,掌握矛盾糾紛、“三務”公開、“三資”管理使用、惠民惠農政策落實、重大事項決策、全鎮中心工作等情況;精確摸排問題,按照緊急程度、工作職能、問題性質等標準,將問題分門別類,建立“紅黃藍”三色監督事項清單,以清單化、可視化、精確化監督推動清廉機關建設。 用好“紅黃藍”工作函,疏通群眾“堵心事”。充分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作用,把“等問題”轉化為“找問題”,將監督模式由被動化主動,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監督就在眼前、紀律就在身邊,從而逆向監督干部工作作風,推動惠民政策落實落細。藍色提示函瞄準群眾“煩心事”,將涉及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以及對村(居)“兩委”處理緩慢、群眾滿意度較差的工作,及時向村(社區)兩委發出藍色工作提示函進行提醒,推動問題整改,推進工作進展。 黃色督促函瞄準群眾“關心事”,在民生工程、惠民惠農政策落實、涉農審批等與群眾利益緊密相關的工作中,將村“兩委”無法處理、群眾反映強烈、辦理時限超期的工作列入監督事項黃色清單,并向鎮級職能部門發出黃色工作督促函,督促職能部門明確辦理時限或作出答復說明,倒逼職能部門認真履職,清政為民。 紅色預警函瞄準群眾“心里事”,將鄉村振興、土地違法整治、各類資金項目等工作納入紅色監督事項清單,重點關注推進遲緩、有問責風險,且藍色提醒函和黃色督促函都無法推動的工作,使用紅色預警函向鎮紀委報告,由鎮紀委向鎮黨委、政府發出預警,以精準、有力的監督推動工作提質增效,推進清廉機關建設。 靶向發力精準監督,打通“躺平”干部“任督二脈”。三個“緊盯”靶向發力,以“三色”清單倒逼問題解決,以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擠壓“慵懶散”“平躺式”干部的生存空間,推動干部作風轉變。緊盯干部這一關鍵要素,將“紅黃藍”監督預警機制從監督工作落實延伸到干部履職盡責全過程,糾治工作問題背后存在的思想問題、作風問題,并結合日常監督、信訪等情況,對思想作風上處于亞健康、工作滯后的干部“把脈會診”,為干部查病情,開好預防提醒藥,有效改善黨員干部亞健康狀況,切實推動鎮村干部作風轉變。緊盯工作實效這一硬性指標,結合“三色”工作函辦理情況,重點督查各村、各部門工作開展情況、任務完成情況,對工作嚴重滯后、工作不在狀態的干部采用第一種形態談話,倒逼干部不折不扣、不偏不倚地盡職盡責,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持續加大工作推進力度。 緊盯責任追究這一工作利器,對惠民政策落實不到位、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干部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違紀違法問題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群眾舉報的問題,及時報告鳳凰鎮紀委予以核實處置。切實為干部劃清底線,從嚴樹立權力就是責任,不擔責、不負責就要被問責的思想認識,從實樹立履職盡責、實干為民的良好作風,提振干部精氣神,激發干部擔當精神。 注重監督結果運用,貫通融合提升監督質效。堅持監督反饋機制,扎實做好監督“后半篇文章”,緊盯監督實效這一關鍵指標,建立“監督+落實+回訪”的工作模式,實行銷號管理,對發出的工作提示函、督促函、預警函跟蹤督辦,杜絕“一督了之”,對辦結的事項質量、程序、群眾滿意度等向當事人予以回訪,提升群眾滿意度。 堅持監督執行保障,形成基層社會治理合力,鎮紀委定期梳理各村(務)監督委員會督辦事項落實情況,聽取匯報,對“督而不辦、辦而不成、成而不好”的情況予以介入,采取有力措施為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工作“撐腰”,推動監督事項落實到位。 堅持長效監督,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通過全面推行“紅黃藍”監督預警機制,建立“村‘兩委’+職能部門+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緊盯工作實效,關注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通為民辦實事“最后一公里”,將基層事務解決在基層,以高質量的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推動清廉機關建設,打造風清氣正的基層干事創業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