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楊曉華 劉 維 葉芳千 通訊員 雷鳳海) “這條路硬化通車后,我們終于可以告別毛毛雨也要穿水鞋的日子了。”4月18日,興賓區河西街道向陽社區民族路南段居民李敬忠高興地說。 當天,記者在民族路南段看到,3月底剛硬化的水泥路平坦寬敞,居民坐在家門口悠然自得地聊天,剛放學的學生三五成群走在路上,大家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民族路南段是背街小巷,長約100米,居住有31戶人家,都是自建房。道路未硬化前,該路段雨天泥濘不堪,旱天塵土飛揚,群眾迫切希望硬化道路。 去年2月17日,民族路南段居民黃華、莫成等人到向陽社區找到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藍朝暉,道明群眾想硬化門前道路,希望得到社區的支持和幫助。 藍朝暉馬上組織社區干部和社區的“民兵七大員”隊員到民族路南段開展“小板凳走訪日”活動,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討道路硬化相關事宜,對居民提出的修路問題逐一解答并登記,鼓勵居民自籌資金硬化道路,同時選出道路硬化籌備小組成員。 此后,藍朝暉與民兵和籌備組成員多次實地勘察,利用“小板凳走訪日”,召集居民開展主題活動4次,解決硬化前的“疑難雜癥”問題。經多方走訪、協調及努力,向陽社區聯系興賓區住建局協調解決路口的拓寬問題,說服居民讓出長13.9米、寬0.7米的路口宅基用地,協調河西自來水廠解決該路段兩排居民樓水管改造等問題。 為修好路,向陽社區工作人員積極參與。“我們每天都走訪入戶,與居民一起探討修路事宜。”向陽社區網格長韋玉梅說道。 修路過程中,涌現出了很多熱心居民。37歲的居民黃華是籌備組組長,他只用幾天時間就將居民集資修路的款項4.56萬元收集完畢,并義務監工,確保工程保質保量完成。看著已硬化完畢可以通車的水泥大道,他感慨萬千:“原本泥濘不堪的路現在硬化了,老人能在家門口走上水泥路,小孩能開開心心走路去上學,真是一件美事!” “近年來,向陽社區有9條背街小巷的道路得到硬化。”藍朝暉告訴記者,向陽社區位于城郊結合部,還有很多背街小巷的道路需要硬化。下一步,社區將持續開展“小板凳走訪日”活動,用“小”板凳“大”走訪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搭建社區與群眾的“連心橋”,切實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