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說:“每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讀了這句話,我深以為然,人的心靈也是如此。走進孩子的心靈,你會發覺孩子的心靈世界像海底世界一樣五彩斑斕。 幾年前的一天,我去上課,發現班里的一名男生總是伏課桌睡覺,小動作較多,不愛聽課,成績跟不上,這種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多次教育仍改不掉老毛病。 課間活動時,我把他叫到草坪,面對面促膝談心。 我一字不提他的不良行為,而是與他談興趣愛好、生活理想等。 當我問到在家是否幫父母做家務時,他自信地說:“老師,廚房里的事不用我父母操心,都是我完成,我煮菜很拿手。” 我說:“什么時候給老師露一手?” “好啊,只怕你請不到我。”他得意地回答。 我接著說:“老師請不到你,沒機會嘗到你的手藝,但已經知道你很勤奮、自信。老師還想聽聽你的理想,你把理想寫成文字,告訴老師,可以嗎?” “沒問題。”他輕拍著胸膛回答。 第二天,他把信箋交給我,上面寫著幾行字: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廚師。讀小學三年級時,我就喜歡做菜。第一次煮菜,不懂調料,顏色不鮮,味道也不好,我打算初中畢業后去職業技術學校學烹飪,考取廚師資格證。我為什么想當一名廚師呢?因為我的爺爺奶奶是廚師,他們經營的小飯店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消費,爺爺奶奶退休后,我爸接管了飯店,也做得一手好菜,生意紅火,所以我也想當一名廚師。 讀了充滿正能量的話,我豎起拇指給他點贊,說:“小浩,你的理想很美好,老師期待你去實現。你已經掌握了炒菜的一些實踐經驗,但要想成為一名廚師,刀工和腌制、調料和火候都講究方法和技巧,同時要學習和掌握基礎文化知識,將來用處更大。” “老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也是這么想的,我會改掉老毛病。”我倆對視了一下,會心地笑了。 “老師,段考成績發下來了,小浩的道德與法治學科及格了。”一段時間后,學習委員把段考成績單遞給我。 其實我早已知道他的分數,其他學科也有所進步,我表揚他進步很快,其他同學也為他鼓掌。 后來,我到鄉下任教,與他分別,很長時間都沒有與他相遇。 今年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我外出走親訪友,晚上到酒店用餐,還未落座,一名衣冠楚楚的小帥哥走過來,恭敬禮貌地與我打招呼,我還未反應過來,他搶著說:“老師,您還記得我嗎?幾年前您與我的談話,我很難忘記。” “哦,你是小浩,你在這里做大廚了?” “老師,我在這里實習,今年畢業就可以持證上崗。” 我們彼此寒暄著。 “老師請慢用餐。”他彬彬有禮地回應。 由此,我想起了著名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一句話:“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財富外化而來的和諧的交響曲中,最微妙、最溫柔的旋律當屬于人的心靈。”有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勝于知識的傳遞。當一個心靈與另一個心靈交融在一起,師生之間的交往就能碰出絢麗的火花。實際上,教育過程也是一個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對話過程。 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學生的心靈就像一棵樹,一棵會開花的樹。教師給學生一碗“心靈雞湯”,就是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種植一株菩提,或許會四季常綠,芬芳飄逸,一路溫暖著你我。(作者系武宣縣實驗初級中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