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映的架田屯道路轉彎處狹窄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元德代表履職盡責,為我們辦了不少實事、好事。”“敏科代表關心困難群眾,堅持慰問留守兒童,很暖心!”2023年12月20日,在武宣縣金雞鄉賴山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向選民述職評議現場,8名代表的履職成績得到了選民的一致認可。 據了解,人大代表每年向所在選區述職,接受選民評議監督,是武宣縣人大常委會創新代表工作、提升履職實效的創新舉措。這份敢于直面選民的底氣,來源于該縣人大常委會創新代表建議辦理方式,隨之應運而生的群眾滿意工程。 民意收集“手牽手” 在提優建議上下功夫 “覃代表,您來得正好,我們向您提出一條建議,希望通過您反映村里人飲工程網管多處出現老化現象,經常漏水的問題。這不僅浪費水,還給出行的村民帶來安全隱患。”覃秋菊回答說:“好!我一定把你們的意見帶到縣人代會上,向政府反映。” 這是2023年年初,筆者在祿新鎮古杭村看到人大代表收集選民意見建議的一幕。 代表提出建議質量的高低,是辦理落實的基礎。武宣縣人大常委會注重從引導和把關上下功夫,在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前夕,委托各鄉鎮人大主席團組織代表開展《人大代表議案建議這樣寫》專題培訓班,確保條條建議都“點準穴”,真正做到內容高質量。同時,各鄉鎮人大主席團在會前十天還組織代表深入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村、社區、田間地頭,收集到事關全縣農業、水利、教育、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215條。 該縣10個鄉鎮人大主席團還對征集到的建議意見進行認真梳理、篩選,進一步完善建議內容,盡量做到一事一議,便于問題解決。同時,幫助代表與建議意見涉及各部門進行對接,加強溝通聯系,確保建議意見既能簡明扼要地說明問題所在,又能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建議辦理“面對面” 在改進辦理上做文章 維修6個人飲工程并重新投入使用,新建14條道路解決了近萬人出行難,“五馬當先”文化研究基地落戶卜玉村……這些惠民建議得以落地,是武宣縣人大常委會及時交辦、政府部門主動辦理的成效。 縣人大常委會對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收集到的代表建議意見進行梳理分類,經主任會議討論后及時將154件建議交由縣人民政府辦理,并創新推行主任領銜、工委對口、日常跟蹤、專題查驗、代表協同“五項督辦”機制,組織開展“重點建議督辦月”活動,推動有關水渠、道路等重點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在辦理《關于加快修建馬臺橋的建議》時,縣交通運輸局共走訪劉治益等代表6次,投資300萬元新建的馬臺橋已建成通車,解決了6000多名群眾出行難。在辦理《關于完善東鄉鎮祿道村優質稻產業基地配套設施的建議》過程中,縣農業農村局堅持“三定”辦理制度和“三個百分百”工作原則,僅用2個月就完成了18條砌磚渠道的修建,受益人數近3000人。 此外,如何突破代表建議辦理中的資金瓶頸,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建議”,一直是縣人大常委會十分關心的問題。在縣人大常委會的積極推動下,2022年起,縣人民政府專門設立了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50萬元,用于解決民生“小建議”。 績效評價“實打實” 在辦理成效上下力氣 武宣縣人大常委會將人大代表意見建議辦理情況、代表建議承辦結果評比表彰活動和代表滿意度納入年度績效管理與考評工作方案,年內對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做得好的單位與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敷衍塞責的單位進行通報。通過正反激勵機制,讓承辦單位感受到壓力,繼而提升代表建議辦結率和滿意率。 同時,結合對24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評議,把建議意見辦理工作納入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工作評議考核內容,促使建議意見辦理工作與其他各項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檢查、同步考評。 該縣還落實人大代表與承辦單位負責人“一對一”跟蹤督辦制,充分運用人大代表“雙聯”機制,及時跟蹤代表和群眾對建議意見辦理結果的滿意度。同時,通過“智慧武宣人大”App、縣人民政府官網等平臺,對建議辦理答復內容、代表滿意度、主辦單位測評結果等情況進行“三公開”,讓代表建議辦理工作接受公眾評價。目前,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收到代表提出的154件建議已全部辦結,滿意率為100%。 縣人大常委會還開展代表建議“回頭看”專項行動,將本屆以來正在解決或列入計劃解決的B類建議,以及受政策和客觀條件限制難以解決的C類建議意見,交由承辦單位自查自糾落實情況,要求承辦單位拓寬辦理思路,加快辦理進度,建立續辦臺賬。據悉,“回頭看”行動實施以來,一批代表反映多年的問題得到解決,代表作用也得到進一步發揮,有力促進代表建議的推進落實。 (李珮珮 向國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