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年的悠悠歲月,把狹長的縣城老街變得古色古香:時光雕琢了它的容顏,繁華落盡,歲月不居,沉淀下來的是流年記憶。老街不僅是一條平常的街道,也是一部記錄著豐富壯族文化元素的“老書”,是壯族歷史文化發展的縮影。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散發著溫柔的光輝,用無聲的語言訴說著世事的變遷。翻開老街悠長的歷史,規模宏大的莫土司衙署是扉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壯族古典建筑之一。 曾協助朝廷平息農民起義、戰功卓著的土司莫鎮威,決定大力改善縣衙辦公條件,找一處安全的風水寶地修建衙署。傳說,一匹白馬引導莫鎮威從當時衙門所在地板縣,來到山清水秀的翠屏山北面,便確定了選址,但要修建什么樣的建筑,莫鎮威心中無底。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位白首老翁讓他參觀一座漂亮的宮殿,得到啟發的他便按照夢中的宮殿設計修建衙署。衙署建成后,群眾陸續在附近修建騎樓式房屋居住,各家煙火相互交融,人氣逐漸旺盛,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熱鬧街道,過去荒野之地成了當時縣城的政治中心。 忻城莫土司衙署,深幽的殿堂、精制的屋脊、鏤空花窗和浮雕圖案,是中原宮廷建筑文化與壯族建筑文化的結合體,體現了壯族人民的智慧,堪稱壯族建筑藝術的典范,令人嘆為觀止。作為壯族古代官邸典型建筑,莫土司衙署被仿建在北京中華民族園中,供游人參觀。古老的歷史文化如壯鄉的“土茅臺”,在京城散發濃香。 壯錦是老街婦女用勤勞雙手和聰明才智織就的美麗夢想,是老街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印記。乾隆十九年出版的《慶遠府志》記載:“土錦各處皆有,永定、忻城精致?!毙贸桥e人莫震寫詞:“十月山城燈火明,家家織錦到三更。鄰雞乍唱停梭后,又聽砧聲雜臼聲?!本砻髁饲宕贸抢辖挚棄彦\的盛況。 精美的壯錦不僅受到壯族人民的喜愛,還成為古代宮廷的貢品,與成都蜀錦、南京云錦、蘇州宋錦齊名,成為四大名錦中唯一的少數民族織錦。傳說清光緒年間,忻城老街婦女莫玉姑接到京城皇室訂織一幅《雙龍戲珠》壯錦的任務,隨即與幾位姐妹合作,精心策劃設計,采用優質絲棉制作,日夜趕工,終于大功告成。壯錦送到京城后,深受皇上和太后喜歡,特追加獎賞,并恩賜綢緞軟匾一塊,一時間傳為佳話。 1937年4月上旬,城廂羅氏織的龍鳳壯錦被面在梧州舉辦的全國手工藝品展覽會廣西初展會上獲評為“甲”等,后選送參加上海手工藝展覽會,被美國客商購買,頓時老街婦女名聲大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街有個織壯錦的壯錦社,職工們用蠶繭抽絲,再用梭子織布,一個人三天僅能織一尺,但織出的壯錦圖案精美,產品種類繁多,聞名遐邇,壯錦生產達到新高潮。1989年,老街織錦人蒙如君受邀赴日本作織錦表演,受到一致好評。 由于受到市場經濟大潮沖擊,壯錦生產因工藝流程復雜、設備滯后,從而淡出人們的視野。曾以能織精美壯錦而自豪的老街婦女們倍感失落,只好把過去精心編織的往事藏在記憶深處。 中秋賞花燈曾是老街的一大習俗。過去每年中秋節,老街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漂亮的花燈掛在大門口,花燈種類繁多,如魚、龍、牡丹花、兔子、仙鶴、仙桃等,還有漂亮的仕女圖案。月亮升起時,花燈把老街裝扮得流光溢彩,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場面十分壯觀。 近年來,老街中秋制作花燈的習俗重新興起。老街人繼承制作花燈的傳統手藝,并融入新的時代元素,如火箭、奧運會、蓮花、繡球、雄鷹展翅等,圖案更加豐富、精致美觀,工藝進一步提高,曾一度沉寂的老街花燈又煥發出迷人光彩。 文藝表演是老街居民寶貴的精神食糧。老街文藝隊歷來小有名氣,在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群眾自發組織文藝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舞臺上生動鮮活的形象留在許多老街坊的記憶里,如桂劇《花木蘭》《孟姜女哭長城》《羅成降唐》、彩調劇《王三打鳥》《打草鞋》等。聽說晚上有演出,居民們早早吃晚飯,然后拿著凳子到曬場上等候;孩子們更是激動得歡呼雀躍,看到精彩處掌聲如潮。文藝隊員刻苦練習,演藝精湛,表演生動活潑,居民們盡情享受著豐富的文藝大餐。 慶幸的是,老街文藝隊沒有在電影、電視、電腦的沖擊下退出歷史舞臺,如今依然活躍在舞臺上,他們不僅表演傳統節目,還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節目。 上世紀六十年代,老街來了一位丹青高手,在文化館工作。剛到老街時,鮮有人知曉,直到有一次,他把畫好的魚畫放在地上,一只貓看見后突然撲了過去,誤以為是真魚。由此,畫家的名氣瞬時傳遍大街小巷。他畫的魚生動形象,神態逼真,聞名遐邇。后來,老街人才知道,他就是知名畫家羅鼎華。許多熱愛美術的青少年紛紛慕名前來求教,或觀賞羅鼎華的作畫。孩子們的到來影響了羅鼎華工作,為阻止他們進家,羅鼎華便在大門口叉開手腳阻攔,但依然無法阻擋孩子們。為了向羅鼎華學習繪畫,孩子們經常幫忙掃地、擦門窗、澆花等,使羅鼎華深受感動,于是開始向孩子們傳授畫技。有時,他還把自己的畫送給孩子們臨摹,把美術的種子播撒在老街。1984年11月,羅鼎華當選政協忻城縣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1985年12月離開忻城。羅鼎華作畫的動人故事一直在老街流傳,播撒的美術種子也發芽、開花、結果。 時代的車輪飛奔前進。隨著老街的街道不斷向西、向北延伸,城區面貌日新月異。當一片片混凝土叢林快速拔節生長,越來越多的人在此棲居,形成新的時尚繁華景象時,歷經數百年風雨的老街魅力依然不減。老街坊守望著老街的悠悠歲月,許多游客前來考察其歷史文化,品味其古韻,足以展現它迷人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