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教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人把教師比作園丁,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人梯,是他們的奉獻,才有更多棟梁。這些比喻都在隱喻著教育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而身為人民教師,就更需要用智慧啟迪孩子,讓他們驕傲且快樂地成長。 執教以來,荊棘與鮮花一路,坎坷同歡歌齊飛。帶著一份責任,一份茫然,一份困惑,2022年秋季學期,我接手了全校最頭疼的班級。一天上午,上課時間快到了,我從辦公室往教室走去,剛走到操場上,兩位同學急匆匆地向我跑來:“老師、老師,不好了,小桂把東明的桌子掀翻了,書撒了一地,課桌都散開了。” 我急忙來到教室,教室里亂哄哄的,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向我反映情況:“小桂亂拿東明的卷筆刀,東明不給他就搶,搶不過就生氣地把東明的桌子給掀翻了,然后坐在地上哭個不停。東明想把自己的桌子扶起來,小桂不讓,還用腳踢東明。”看得出同學對他的這種行為很氣憤,但也很無奈。 我示意同學們安靜下來,并給他們布置作業,然后走到小桂身邊,嘗試著跟他溝通:“小桂跟我出來一下,可以嗎?”他毫無反應,以為他沒聽見,我又說了一遍,他還是沒反應。我想伸手把他扶起來,他用力甩開我的手。我蹲下來,用手輕輕撫摸他的頭,對他說:“我們到教室外邊去好嗎?”這時,他把頭垂得更低,沒有搭理我。我再次問他:“你喜歡劉老師嗎?你愿意和劉老師分享你的秘密嗎?如果愿意,請你抬起頭看一眼劉老師好嗎?”他慢慢地抬起頭看了我一眼,雖然就幾秒鐘,但氣氛緩和了許多。經過不停地誘導,小桂隨我來到走廊,和我攀談起來。從與他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生活在一個離異家庭,爸爸外出打工,留下他和爺爺在家。因為疫情,爸爸已經一年多沒有回家,因為上班時間不固定,平時打電話的次數也是寥寥無幾。由于溝通少,他們之間的感情并沒有那么深。自從爸爸媽媽離婚后,小桂就再也沒有見過媽媽,也沒有任何聯系。破損的家庭與情感上的缺失,使小桂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形成了非常強烈的自卑心理。他的學習興趣很低,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沉溺在幻想中,不合群,不參加班級活動,喜歡否定自己。 了解情況后,我開始疏導他。我問他為什么在班級里做出那么大動作?他不出聲,或許他想以這種方式吸引大家的注意吧。我說:“今天這件事讓你很生氣是嗎?”聽到這句話,他的眼淚又流了出來,我掏出紙巾,輕輕地幫他擦拭。我說:“我知道你很難受,你是一個好孩子,我很喜歡你。你想借東明的卷筆刀,但你沒有開口問,也沒有跟他溝通就拿走了,他可能不理解你,如果他知道你想干什么,他一定會愿意幫助你的。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同學們溝通,也可以找劉老師,大家都很喜歡你,也都樂意幫助你,好嗎?”他聽完點了點頭,我把他帶回教室,對同學們說:“咱們班的小桂同學是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他想借東明的卷筆刀,但他不善于溝通,才導致這件事情發生。從今天起,小桂同學愿意把他的想法與需求告訴大家,他很想和你們說說話,大家課后愿意與他聊聊天嗎?”大家都大聲地回答“我愿意”。 從那以后,同學們經常主動和小桂交流學習、玩游戲,小桂也經常找我問問題,我每次都會對他說一些鼓勵的話語。漸漸地,他能按時完成作業了,課任老師對他的表揚也多了,他的進步讓我看到了希望。我想,這就是欣賞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有人說,教師的生活單調而平凡,我卻不這么認為,因為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駕馭的是變化多端且生動活潑的課堂,孩子們一次精彩的發言,一段感情真摯的朗讀,一份工整的作業,一篇充滿童趣的作文,一聲親切的稱呼,都會使我怦然心動。愛從中來,這些愛是春天的愛,它不僅偏愛那些艷麗的花朵,也愛青青綠草。難怪有人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作者系忻城縣實驗小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