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的源泉。無償獻血,讓無數個瀕臨凋零的生命再次綻放。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的主題是“獻血是一種團結行為,加入我們,拯救生命”。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崗位、不同地點,但有一個共同的心愿——捐獻熱血,給他人帶來健康和希望。
為了報恩,他們無償獻血 昨日,在廣西科技師范學院獻血活動現場,今年57歲的韋秀珊在人群中穿梭,為前來獻血的大學生服務。 韋秀珊與無償獻血結緣,源于2007年的一場手術。那年,她因子宮肌瘤引發重度貧血,需要手術治療,這次手術共用掉2000多毫升血液。手術后,她從醫生口中得知,這些血液都是陌生人捐獻的。她在心里默默發誓,待身體康復后也要參與無償獻血,幫助他人,回報社會。 2012年,韋秀珊實現心愿,獻出第一份熱血。此后,定期獻血成了她的一種習慣,至今已獻血52次,累計達20400毫升。如今,韋秀珊已經退休,但依然活躍在無償獻血公益活動一線。她說:“相比退休后去跳舞、旅游,我覺得做公益更有意義,更有成就感。” “感謝無償獻血,讓我爸獲得了寶貴的救治機會。”志愿者黃金川告訴記者,2006年,他的父親患上酒精肝,幸好發現早,得以及時治療。為了報恩,2006年起,黃金川開啟了無償獻血之路,至今已堅持15年。 獻一次血并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在重要的生命轉折點,他們曾獲得陌生人的幫助,如今自己也成了志愿者,為來賓公益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為了公益,他們組團行動 平日里,總能看見這樣一群人,他們穿著紅色馬甲、頭戴鴨舌帽,穿梭于大街小巷,向過往市民宣傳無償獻血知識——他們就是來賓市紅十字會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如今,這支隊伍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1支小分隊、600多名成員的大家庭,成員分布在來賓各縣(市、區)。 據了解,志愿者隊伍中有公務員、企業員工、退休教師、農民等各行各業愛心人士,每到周末和節假日,他們就會組團開展宣傳,推廣“三獻(獻血液、獻造血干細胞、獻人體器官組織)”知識。 “如果大家都不獻血,那急需用血救命的人怎么辦?只有人人都勇敢獻出熱血,社會才會更溫暖。”張爭亮說,他的愛人曾多次得到愛心人士的熱血相助,2015年他也成為一名“三獻”志愿者,希望號召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蘭秀萍住在興賓區良塘鎮,她常常一個人騎著電動車跑很遠,與其他志愿者一起開展活動。有時天黑才回到家,但她不覺得累,反而充滿成就感。 為組織志愿服務活動,隊員們還自掏腰包下鄉宣傳,從無怨言。在他們看來,做志愿者是一件光榮的事,更是一種責任。“希望人人都有無償獻血意識,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這是志愿者的共同心聲。 “廣大志愿者為來賓獻血公益事業作出了很大奉獻。”市中心血站副站長楊長思說,正是在這樣的良好社會氛圍下,來賓的獻血事業一直走在全區前列,有效保障臨床用血需求。 (晚刊記者 黃文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