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林社區志愿服務隊在相思園碼頭撿拾垃圾。 今年7月,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發布,興賓區城北街道維林社區榮獲“最佳志愿服務社區”。這一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8月17日,記者到維林社區走訪探尋。 “黨建+志愿服務” 讓社區更有溫度 維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8年12月,由一群富有愛心的社區黨群義工、社區干部和轄區居民組成。志愿服務隊以社區黨建品牌“愛在紅水河”為抓手,常態化開展“愛河護河”“鄰里守望”等志愿服務活動,書寫“紅馬甲”絢麗篇章,成為桂中大地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8月17日,在城北街道維林社區“愛心粥鋪”前,不少老人和環衛工人正有序排隊領取愛心午餐,志愿者忙著給大家發放饅頭、小菜、白粥等。賴阿姨說:“我幾乎每天都會過來領午餐,年紀大了不方便做飯,有‘愛心粥鋪’真的很方便。粥鋪的志愿者都很親切,還護送我們過馬路。” 去年10月14日,維林社區“愛心粥鋪”正式開張,每天早上8時和中午11時為孤寡老人、環衛工人、留守兒童等群體提供早餐和午餐。截至今年5月,該粥鋪共接待就餐人數1.47萬余人次,參與的志愿者達600余人次。維林社區還在轄區主次干道設立6個環衛工人愛心驛站,免費為環衛工人提供加水、休息、解暑藥品等服務。 8月15日上午,維林社區志愿服務隊到城區相思園碼頭開展第三季度愛河護河志愿服務活動,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拿著垃圾鉗、鐵鏟、鐮刀等工具,將河畔附近的雜草、垃圾、淤泥一一清除,并同步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宣傳,用實際行動守護母親河。 記者了解到,維林社區“愛在紅水河 愛河護河”志愿服務項目于2018年12月啟動,目前志愿者人數達360余人,項目服務內容包括清理河岸垃圾、防溺水宣傳、義務植樹等。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活動26場次,參與志愿者達2300余人次。 “我經常參加‘愛河護河’‘每日清潔一小時’等志愿服務活動,我覺得很有意義,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志愿者李敏加入維林社區志愿服務隊已有3年,說起這三年的收獲,她的語氣中充滿自豪感。 據介紹,維林社區志愿服務隊還探索實行“4+1+4”工作法,即四個規范(規范黨員管理、規范責任落實、規范制度落實、規范黨員教育)、一個品牌(“愛在紅水河”黨建品牌)、四愛驅動(愛黨、愛國、愛家、愛民),持續推進“黨建+志愿服務”工作模式。同時,緊緊圍繞“愛在紅水河”黨建品牌建設,以“四愛”黨建元素為根本,凝聚轄區企事業單位和社區黨員群眾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為社區基層治理注入鮮活力量。 志愿服務遍地開花 讓居民生活更幸福 每天早上8時10分,一群“紅馬甲”拿著藍色環保袋和垃圾鉗,準時出現在城區濱江北路(維林大道至祥和路段),開始清理人行道和綠化帶里的垃圾。他們是維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每日清潔一小時”項目的志愿者。2019年11月,“每日清潔一小時”志愿服務項目正式啟動,重點清理濱江北路(維林大道至祥和路段)人行道、花圃等區域的衛生,勸離在該路段違規擺攤的流動商販,用實際行動改善轄區衛生狀況。 “我每天早上送小孩去上課都能看到志愿者在打掃衛生,感謝他們為我們創造一個整潔美麗的環境。”濱江北路沿街商戶何女士說。 “阿叔,最近身體還好嗎?”在覃耀臣老人家里,“鄰里守望”志愿服務項目的志愿者羅柳陽仔細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向老人宣傳惠民政策,逐一解答老人的問題。“社區志愿者不時上門幫我們做衛生,有時還會送米送油過來。只要我有困難,他們都會熱心地上門幫忙。”覃耀臣對志愿者豎起大拇指。 近年來,“鄰里守望”項目的志愿者共開展慰問、親情陪伴、家政服務等志愿活動38場次,服務群眾800余人次。截至目前,維林社區志愿服務隊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0余場次,參與志愿者2800余人次,惠及群眾1.5萬余人次,幫助群眾解決難題420余個。 “我們將以獲評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社區’為契機,持續壯大志愿服務隊伍。”維林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覃明表示,社區將持續擦亮志愿服務品牌,搭建居民群眾溝通交流平臺,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便民服務,形成人人爭當志愿者的良好氛圍,實現社區精細化治理、多元化服務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