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圓出鍋,香氣四溢。 魚圓,是武宣人招待賓客的特色美食,逢年過節少不了它的身影。特別是在年夜飯的餐桌上,魚圓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它象征著年年有余、團團圓圓,其口感爽滑、味道鮮美、口感細嫩,讓人難以忘懷。 1月24日上午,記者走進武宣縣三里鎮張漢寧家中,一陣陣炸魚圓的香味撲面而來,讓人垂涎欲滴……此時,柴火灶上放置著一個直徑1.2米的大鍋,張漢寧不停地用手擠出魚圓的雛形,迅速放入油鍋內,魚圓隨即沉到鍋底。魚圓固定成形膨脹后,從鍋底浮到油面上。這時,只見張漢寧用一個大瓢來回翻攪,使其受熱均勻,直到魚圓顏色變得金黃油亮,在瓢里拋起時發出清脆的吱吱聲,即可出鍋。 剛炸出的魚圓如乒乓球大小,金黃油亮,口感軟酥。看起來很普通的魚圓,做起來卻要耗費一番功夫。“首先是要殺魚,把魚頭、魚尾、魚骨剔除后,將剩下的魚肉切成塊狀,放進絞肉機粗加工。”張漢寧說,現在他每天能賣出100~110公斤魚圓,魚圓冷藏可保存90天左右,冷凍后并不影響口感,當地人一般春節前四五天就開始囤貨。“以前家里來客人,鄉親才會買魚圓回家招待客人。現在生活好了,平時買的人很多,所以我們每天都會生產。”張漢寧說。 張漢寧告訴記者,這幾年,不少人到外地走親訪友也喜歡捎上幾斤魚圓,作為本地特產送人。為此,他還特意準備了禮盒包裝。 “我們家的魚圓采用傳統手工制法,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張漢寧是一名制作魚圓已有25年的老師傅,他的爺爺和父親也是做魚圓的好手。 “快到春節了,我一早就來預定10公斤魚圓。”從武宣縣城開車來提貨的張曉明說,她平時也經常買魚圓,今年因為疫情,親戚都在外地過年,所以早早過來預訂,準備給親友們郵寄過去,讓他們在異地也能吃到家鄉美食。 據了解,2017年,三里魚圓被列入武宣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武宣的魚圓作坊有近50家,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澳門甚至國外。如今,三里魚圓已成為當地的一張美食名片,帶領群眾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