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寺山鎮大力實施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建設,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聯絡站履職平臺,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推動“旱改水”項目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0月12日,筆者走進該鎮王元村“旱改水”高標準農田看到,機耕道路寬敞平坦,金燦燦的水稻喜獲豐收。“過去,這里是一片旱地,土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還分布有很多大石頭,村民只能種植桉樹、花生、玉米等,有的甚至丟荒。”王元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主任韋尤統說。王元村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占地面積1249.95畝,項目建成后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水利化、高產化,受益群眾達3000多人。 王元村千畝旱地改造成高效良田,離不開市、區、鎮各級人大代表的群策群力和積極推動。自項目建設工作啟動以來,該鎮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市、區、鎮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加入“工作隊+村干”專班組,多次進村協調項目建設,開展摸排調查,注重實地數據和民意收集,助推項目順利實施。各級人大代表則進村入戶解說項目致富案例和宣傳相關惠民政策,讓群眾知曉“旱改水”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和長期效益,激發群眾參與建設的熱情。 此外,該鎮人大代表還積極入戶動員群眾簽訂“旱改水”項目合同,跟進合同簽訂后續問題,履行監督職責,規范項目運作程序,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經過各級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王元村“旱改水”項目成功入庫。“項目建成后,新增水田1150畝,目前部分水田已開始收割,畝產量預計達800斤以上。”寺山鎮人大主席梁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