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人社部門緊盯群眾需求,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健全完善穩崗擴就業政策支持體系。圖為今年4月,人社部門開展粵桂勞務協作共享用工“點對點”服務崗前安全培訓,幫助粵桂兩地企業員工穩崗就業。(本報記者 李冠才 攝)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回望黨的百年歷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不變的宗旨。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人民群眾得實惠、黨群干部受教育、黨群關系新發展、開局起步聚力量為著力點,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事、促發展的實際行動,著力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自今年3月我市啟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僅市直機關單位(含駐市中直、區直單位)就協調解決涉及經濟、教育、醫療、就業、住房、交通等方面“急難愁盼”問題600多項;各縣(市、區)共為群眾辦實事1600多件。 聚焦主題主線 助推高質量發展 6月23日,我市二季度4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總投資185億元,涵蓋建材、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教育等項目;6月28日,興賓區10個木材產業項目集中開竣工,總投資11.32億元。六月的來賓鉚足力氣“大干快上”,誓以優異成績向建黨百年獻禮。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積極貫徹黨中央、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把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作為學史力行、實干為民的重要內容,在加快推動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上下功夫,激活了來賓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在黨史學習教育的推動下,全市各級各部門在思想上再解放、在做法上再創新,實施“零工車間”“銀稅互動”等一系列新舉措,有力解決了企業在用工成本、信貸融資等方面遇到的困難。目前,我市累計為企業新招用員工6740人,322戶企業通過“銀稅互動”獲得貸款12.05億元。 上半年,有關部門對全市156個重大項目實行“一項目一策一專班”工作模式,為項目建設提供“保姆式”服務,對項目前期、開工、建設至竣工投產進行全周期的指導、服務、協調,確保項目快速落地建設,發揮效益。通過開展現場指導和走訪服務,共發現問題400多項,當場協調解決問題160多項,助推全市一季度重大項目完成投資85億元,同比增長95.3%,排全區第一位。 回應群眾關切 著力改善民生福祉 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關鍵在于一個“實”字。當前,我市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檢驗學習成果的“試金石”,著力破解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出行等方面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 辦事繁瑣如何破解?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發展局實現與廣東省佛山市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其中來賓市通辦事項83項,佛山市通辦事項69項,有效解決兩地企業群眾辦事“多頭跑、跑遠路、跑多趟”問題,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實現基層審批服務全面提速,審批效率提高30%以上,為全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市公安局推出公安交管12項便利措施,推進實現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上門為殘疾群眾辦理身份證、解決群眾長期無戶口問題。 群眾司法維權成本居高不下?市中級人民法院利用現有平臺,全面打造“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次通辦”模式。今年以來,共受理跨域立案申請57件,受理網上立案申請1192份,進行線上調解283件,極大方便群眾訴訟。 “當前已通過加大城區幼兒園、小學建設力度,共解決學位1440個;積極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重新規劃機動車位1300個、非機動車位2580個。”6月24日,在我市召開的《來賓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等事關公共服務的民生內容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一項項具體措施,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 此外,我市還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征求城區40個社區需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533項,聯合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逐項銷號落實。 鞏固脫貧成果 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桂中大地農田星羅棋布,到處生機盎然。 在武宣縣桐嶺鎮,來自區、市、縣林業科技推廣部門的黨員科技人員來到田間向農戶傳授油茶種植技術;象州縣茶文化志愿者走進當地妙皇鄉古琶茶種植園,為茶農進行制茶技藝指導…… 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為群眾送技術、送產業、送文化、幫助脫貧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嚴防群眾返貧的同時,努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打開新局面。 市委宣傳部開展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通過舉辦宣講活動、電影放映等形式,累計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983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鄉村振興等各類主題宣講2100多場次,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各級各單位開展“三下鄉”活動40多批次,發放物資100多萬元,惠及群眾25萬人次。此外,我市還根據自身實際,在加強產業培訓指導的基礎上,鼓勵群眾外出務工拓寬就業渠道。據統計,今年全市新增到廣東務工的農村勞動力1862人,其中脫貧人口496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年我市計劃推進全市809個村(社區)服務場所“一廳六室兩欄兩中心”服務功能建設,創新開展屯級組織微治理工作,在全市部署推進自然村屯“一組三會”建設,有效推動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新機制,進一步發揮黨建引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力爭在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為群眾提供更為優質的發展環境,為高質量完成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夯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