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山市代表團審議工作報告現場。(本報記者 樊榮華 攝) 
金秀瑤族自治縣代表團審議工作報告現場。(本報記者 何彩威 攝)
6月17日,參加市四屆人大六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兩院”工作報告。審議現場氣氛熱烈,代表們結合工作踴躍發言,為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和力量。 代表們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地總結了2020年和“十三五”期間的各項工作,成績突出、亮點紛呈,并全面系統地描繪了2021年、“十四五”發展藍圖,目標明確、任務明晰,是一份激發斗志、凝心聚力的報告。 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忻城縣委書記李振品說,政府工作報告客觀全面、實事求是,他完全贊同。他說,近年來,忻城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政治生態進一步好轉,全縣干群一心一意搞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去年以來,忻城加快布局一系列重大項目,各項經濟數據一路向上向好。當前,忻城的交通條件不斷改善,不僅使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為加快完善產業布局創造了良好條件。未來,忻城縣將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認真抓好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推動忻城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看數據令人興奮,看產業讓人欣喜。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閉海東說,政府工作報告客觀全面地總結了過去一年多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他指出,去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逐季攀升,全年增長6.3%,排全區第四位,創近10年的最好排名。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5%,表明我市項目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更能從側面反映出未來我市發展具有強大潛力。同時,隨著我市加快推動糖業、鋁等主導產業提質升級,著力培育發展壯大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和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來賓今后一定會取得更長足的發展。 “報告振奮人心,我一定會把會議精神傳遞回去,帶領鄉親們推動家鄉發展。”市人大代表藍紹會說,近年來,家鄉面貌日新月異,黨和國家不僅幫助農村群眾解決了溫飽、住房、醫療、教育等一系列問題,還送來了許多致富產業。回去之后,她一定會認真向群眾宣傳此次大會精神,帶領群眾發展養蠶、養牛、養羊等特色產業,發家致富。 “剛才聆聽了雷市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市人大代表樊秋云說,這次報告對“十四五”工作作了非常詳細的規劃,為大家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從自己的工作領域出發,樊秋云尤為關注人民身體健康方面。她說,經過2020年的疫情大考,希望提升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能力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致力為老百姓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醫療健康服務。 議報告、談民生、話發展。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代表,象州縣寺村鎮花池村黨總支部書記賴素宜十分關心鄉村振興方面的內容。她說,目前村里的道路硬化、亮化等基礎設施以及平安建設已得到了極大改善,鄉村面貌、風貌煥然一新。她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大力支持鄉村發展,提高農民增收效益,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羅冰代表重點關注工業發展方面的工作。他說,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非常振奮人心,取得的成績以及變化真真切切,多項指標圓滿實現,新興產業也不斷發展壯大。他希望在升級主導產業中,能夠推動錳系列重點項目開工,特別是汽車動力電池材料,不斷提升產業聚力,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羅安耀代表關注的是教育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要保證教育整體優質均衡,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的理念,優化教育結構體系,推進城鄉教育、不同區域教育和學校之間的協調發展,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配合。同時,還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注重正確的育人方向,采取積極的措施鼓勵學生創新,探索有利于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提供改革動力。 郭以錄代表關注的是農村老年人休閑娛樂方面的問題。他認為,不斷滿足農村群眾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他希望政府能加快完善農村娛樂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農村老年人都能有休閑娛樂的場所。 工業興則百業興。王穎敏代表建議,政府有針對性地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對礦業企業在礦產開采、技術革新、設備升級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幫助企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17日下午,市人大代表審議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兩院”工作報告。大家認為,市人大常委會和“兩院”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和使命,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韋華芳代表認為,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服務大局、積極有為,在監督、立法、凝聚民意和自身建設上成績突出、亮點紛呈,工作報告是一份求真務實、振奮人心的好報告。“兩院”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地回顧了過去一年的工作,科學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務,全面體現了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為全市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司法保障。 “市人大常委會和‘兩院’工作報告簡潔全面、客觀公正。”凌海代表說,這兩份報告既讓人看到了去年工作的累累碩果,又拿出了今年工作的具體措施,值得點贊。他建議,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特別是加強基層農村法治教育。希望政法部門采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把法治教育宣傳到農村、進校園,進一步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加深青少年對法律的理解,從而提高法治教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