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訊“我出院回到家,村干部就主動上門,對照政策文件動員我申請低保救助。在他們的指導幫助下,我當月申請次月就享受低保,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5月6日,興賓區良江鎮中團村年過六旬的低保對象陸國(化名)動情地說。 原來,陸國因患脊柱腫瘤住院治療,今年以來已花費10多萬元。3月中旬,陸國出院回家后正因住院花錢多而不安時,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方家宇等村干部主動“政策找人”,動員他申請低保。鎮民政辦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入戶實地核查,再通過信息平臺核對家庭經濟情況后,確認他家符合享受農村低保政策條件,把他家2口人納入低保B類保障范疇,從4月起每人每月享受250元保障金,防止陸國一家因病返貧。 今年以來,為有效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市民政局建立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轉變服務方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從過去的“人找政策”提升到如今“政策找人”,做到“五找人”。 村(社區)干部帶政策找人。延伸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到基層干部身上,實現量化考核,一旦發現群眾因病因災可能導致困難,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對照政策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培訓宣傳找人。市、縣兩級民政部門每年組織村干部開展政策業務培訓,做到全覆蓋,提高政策的執行率;同時,加大政策進村入戶宣傳力度,在電視、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網絡上宣傳發布,提高政策知曉率。 制度精準找人。我市不斷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出臺保障制度。2021年,全市城市、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按照每人每月720元、每人每年5200元標準實施,以“按戶施保”和“按人施保”相結合的救助模式,將未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范圍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做到精準識貧。 摸底排查找人。市、縣(市、區)兩級民政部門每季度深入鄉鎮(街道)、村(社區)、群眾家中開展低保摸底、排查、核查工作,精準認定困難群眾,發現問題責成整改,確保不漏戶、不漏人。 服務責任找人。推行深化社會救助(城鄉低保)網上自助申請,低保、特困低保審批權限下放鄉鎮(街道)壓實領導責任,推動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參與社會救助低保工作等一系列民生改革機制,方便群眾辦事。 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城鄉低保對象338人、城鄉特困16人,發放臨時救助資金680人次118.57萬元。目前,全市城鄉低保對象5.75萬戶14.72萬人,城鄉特困人員1.14萬人;農村、城市低保平均補助水平分別為255元、410元,實現“應保盡保”目標;孤兒272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16名,實現“應養盡養”,集中供養、家庭散養(事實無人撫養)孤兒每人每月分別享受1300元、900元補貼;正在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殘疾人數296911人次,覆蓋率99.65%;正在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的殘疾人數326756人次,覆蓋率9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