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到村才3個多月,新到象州縣羅秀鎮軍田村的市委組織部駐軍田村“第一書記”康欽,就被親切稱為“泥腿子書記”。“泥腿子書記”,看似一句簡單的玩笑話,卻真實表達了群眾們對這個剛接過脫貧攻堅接力棒的“第一書記”的認可。
“腿上沒有泥,算不上是個好干部。”面對當地群眾的調侃,康欽這樣說。康欽住在村里面,軍田村馬鞍山下的藕塘邊、泥鰍塘邊,每天早晚,群眾經常見到這個卷起褲腳的“泥腿子書記”。近10畝的高產太空蓮子種植示范基地和5畝臺灣泥鰍養殖示范基地,是軍田村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延伸產業鏈,與村里經濟能人合作開展的項目。這些年來,該村大力發展砂糖橘種植,只要能種的土地都種上了砂糖橘。但是,康欽深知,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風險太大,必須破解產業單一的問題。
駐村不久,康欽、駐村工作隊跟后盾單位、鎮掛點領導、村委干部多次開會討論、商量對策,大家都認為鞏固現有產業、發展新產業才是出路。在鞏固好砂糖橘產業的同時,康欽引導大家把目光聚焦到太空蓮子種植,臺灣泥鰍、竹鼠養殖這些“短平快”項目上來。泥鰍、蓮子雖小卻能帶動大發展,作為示范基地,小小的泥鰍、蓮子產業就能夠帶來近25萬元的產值,實現近2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軍田村2017年順利通過自治區驗收實現整村脫貧。光脫貧不夠,實現持續增收才是關鍵。“要讓思想活起來、把政策用足用夠、實現精準發力”,康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帶動群眾發家致富。為此,“泥腿子書記”又開始忙活起來。
為讓幫扶聯系戶“思想活起來”,康欽帶領工作隊、村“兩委”干部給幫扶聯系戶提供信息、開展培訓,幫助轉變“等靠要”思想,從“要我富”變成“我要富”,提高創造財富的能力。
為了“把政策用足用夠”,康欽跑上級跑部門多方聯系項目、爭取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今年先后爭取近150萬元資金修建水渠、道路、河堤碼頭、文化體育場所等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得到美化改善。
為了“實現精準發力”,康欽帶領工作隊整天泡在農戶家、田間地頭,跟群眾交朋友、攀親戚,結合實際情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按照大家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產業扶持、雨露計劃、小額貼息貸款、舊房改造……只要符合政策,一戶也不給落下。
作為市委組織部的一名干部,康欽深知提升村級黨組織組織力才是關鍵。于是,康欽帶領村“兩委”班子通過開展“三會一課”、談心談話、落實黨員分類管理積分評級定星,全面推行“微權力清單”管理和“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強化班子建設,把村“兩委”班子擰成一股繩,把勁用在一塊使。村“兩委”的威望樹立起來了,農村黨員活力激發起來了,村級黨組織組織力提升起來了,村里面不管是修路、挖渠,還是處理鄰里糾紛,黨員干部都能沖鋒在前,發揮作用。群眾得了實惠,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這屆班子好樣的!
在軍田村的泥鰍塘邊,軍田村村委副主任、致富帶頭人覃培方看著水里活躍搶食的泥鰍,滿懷信心地說:“未來的美好生活我們繪好了藍圖,我們跟著康書記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