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釘框架、穿繩結線……2月26日,一幫年輕人在旺農種養專業合作社門前忙得不亦樂乎。
原來是廣西電網來賓忻城供電局組織團員青年志愿者到紅渡鎮雷洞村,組裝該局捐贈給村委的一批木制蠶框,助力當地蠶農恢復生產。
雷洞村組織創辦的旺農種養專業合作社,主要發展桑蠶產業,為當地蠶農提供蠶苗。往年,合作社采用塑料制的蠶框裝小蠶。由于塑料蠶框存在容積小、透氣性差、易破損、價格高等問題,無形中增加了蠶農的生產成本。相對于塑料蠶框,木制蠶框有諸多優勢,雖然一次性成本稍高,但木制蠶框不易損壞,可以多次重復使用,透氣性也優于塑料蠶框,而且一個木制蠶框可以裝載的小蠶是一個塑料蠶框的1倍多。前幾天,忻城供電局給雷洞村捐贈的1000個木制蠶框已輸送到位。
一般每年前三批蠶繭的價格比較高,往后的蠶繭價格會遞減。雷洞村委如果能及時給小蠶建好“房子”,購進小蠶發放、銷售給村里的養蠶戶,讓群眾能夠及時養殖,就能夠多增加一些收入。連日來,村委組織群眾組裝蠶框,他們要在3月初完成蠶框組裝工作。目前,仍有一半的蠶框還沒有組裝好。
得知情況后,忻城供電局組織團員青年志愿者來到雷洞村,與村民一起組裝木制蠶框。有了志愿者的幫忙,蠶框組裝工作進度大大提升。旺農合作社負現人潘漢榮表示,按目前“蠶房”建設進度,可以保證在第一時間購買小蠶,讓群眾順利養上第一批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