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坪鎮風光及柳武高速馬坪互通。(特約攝影記者 黃飛 攝)

農技人員對巨型水稻進行測產收割。(黃隆天 攝)

寺村鎮橫橋一帶晚稻豐收美景。(特約攝影記者 龔堅 攝)

采摘沙糖桔的農戶露出開心的笑容。(黃隆天 攝)

新能源電動車生產線。(特約攝影記者 龔堅 攝)

馬坪鎮龍興村群眾跳竹竿舞,歡度“壯族三月三”。(楊憲華 攝)

航拍象州縣全景。(特約攝影記者 龔堅 攝)
近年來,象州縣抓機遇,迎挑戰,解放思想,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開展產業鏈條招商,完善工業體系,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打好脫貧攻堅戰,譜寫出象州古郡最為壯美的詩章。
工業蝶變華麗轉身
2002年,象州縣規模以上企業只有13家,發展至2019年,象州縣經歷了從工業起步到工業體系不斷完善的發展進程。
今年以來,象州縣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發展思路,緊抓國家“珠江—西江經濟帶”、來賓市三江口港產城新區建設戰略機遇,以“三港六區”為載體,努力推動由傳統農業縣向新型現代化工業城市轉變的工業發展新格局。
今年,象州縣共有工業企業260余家,規模以上63家,預計全縣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0億元,已形成以重晶石鋇鹽加工、制糖及綜合利用、林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為支柱,汽配加工、新能源、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工業發展格局,工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達55%。
據統計,該縣全年建設的工業項目共41個;新建在建項目23個;技改項目11個,總投資13.58億元;獲批和正在申報自治區“雙百雙新”項目6個、“千企技改”項目10個。
現代農業轉型提質
妙皇鄉古樸村巨型稻試驗田開鐮;象州縣詩畫田園現代休閑農業(核心)示范區盛大開園;象州縣第四屆沙糖桔節開幕……近年來,象州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建設優質稻米、特色水果、生態桑蠶三大產業基地,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
據統計,現已創建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4個,創建縣級示范區8個,創建鄉級示范園24個,創建村級示范點91個;已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2個,無公害農產地認證9個,其中獲得大米無公害品牌認證5個、大米有機農產品認證1個和富硒大米認定3個,象州紅米和象州沙糖桔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此外,該縣水果種植已形成連片種植、規模成勢,呈現集約化、規模化、生態化的種植特色。今年全縣水果面積達40萬畝,預計總產量將達52萬噸。
以商招商“引鳳來棲”
2006年10月,象州縣石龍工業集中區成立,發展至2018年,該園區實現入駐企業達16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59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10.5億元,逐步形成以生態造紙、汽車零配件制造、食品加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三江口森林工業城為主的產業基地。這是該縣筑巢引鳳、招大引強,形成產業大招商新格局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象州縣以安商、扶商和富商為工作重點,加強政策扶持,強化安商措施,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為客商提供“一條龍”服務,讓外來客商在象州找到“家”的感覺。同時,巧妙做好“借商宣傳、以商招商”文章,構筑“以特色農業為基礎、新型工業為重點、現代服務業為動力、新興大數據信息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發展新格局,推動象州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及銜接東盟經濟圈的新載點。
據悉,目前三江口森林工業城有意向入園企業約30家,簽約入駐企業16家;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有意向入園企業10多家;新簽約項目17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個。
扶貧政策普惠民生
“我家種有10多畝沙糖桔,今年預計收入10萬元。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讓我們過上好日子。”在象州縣2019年豐收節暨第四屆沙糖桔節上,獲得十佳脫貧果農的象州鎮古才村韋軍寶興奮說道。
近年來,象州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抓好抓實,以打好基本醫療保障、義務教育保障、安全住房保障、產業扶貧、飲水安全保障“五大戰役”為抓手,下足“繡花”功夫,積極變“輸血”為“造血”,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尤其在產業扶貧方面,該縣33個貧困村均培育新型經營主體,26個貧困村建立產業示范基地,“5+2”特色產業覆蓋率為96.71%,共完成9412戶貧困戶2763.56萬元獎補資金發放。同時,還建成11個鄉級服務站和144個村設立電子商務服務點,有力促進貧困戶增產增收。今年全縣可實現2458戶8029人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預計下降至0.55%。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