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聚力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一次性塑料輸液袋垃圾加工成廢物包裝容器。
“城市礦產”是對廢棄資源規模化再生利用的形象比喻,而廢舊塑料就是其中一種再生資源“富礦”。廢舊塑料通過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對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9月28日,在市河南工業園區內的廣西聚力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力康公司”)的工廠里,機器轟鳴,這里正在緊張有序地將回收的廢棄塑料加工成塑料顆粒或切片。
記者走進生產車間,只見工作人員正在對一次性塑料輸液袋原料進行分揀,通過濕法破碎、清洗脫標等程序,將這些垃圾生成塑料碎片,最終加工成利器盒、周轉箱、垃圾桶等廢物包裝容器。
據了解,聚力康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具備回收、處置醫用一次性塑料輸液瓶(袋)資質的企業。目前,該公司還針對一次性醫用玻璃瓶難處理的問題自主研發制造了生產線。該公司總經理鄧洋告訴記者,他們正加快與有關科技公司合作,積極探索一種加入淀粉為原材料的可降解塑料產品的研發。
在另一家回收利用普通塑料廢棄物企業——廣西軍強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強公司”),最吸引記者目光的是廠房外堆積成山的塑料瓶。這些塑料瓶在經過篩選、清洗、擠壓一系列加工處理,最終變成塑料顆粒或切片,再包裝對外銷售。
軍強公司負責人吳強介紹,公司于2019年7月建成投產,每年可回收利用塑料3萬多噸。受疫情影響,目前每個月平均回收利用塑料約1200噸。
“‘限塑令’出臺,對于我們環保行業來說是一種機會,塑料回收利用企業大有可為。”吳強認為,環保企業受政策影響較大,“限塑令”限制的是使用一次性塑料,并不是禁止所有塑料產品的使用。從目前來看,加強塑料循環再利用是解決“白色污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時,他也希望政府將來繼續出臺更多配套政策,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得到發展。
那么,我市有關部門目前有何舉措助力這一產業發展?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近年來,該局已在公共場所、公共機構、居民小區等地方陸續增加投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四類垃圾分類設施。
“環衛人員每天都會對這些垃圾分類設施進行2次以上的清理,清理后運往可回收利用公司,或在垃圾焚燒廠進行處理。”市城市管理局調研員盧佶表示,該局在塑料廢棄物回收工作方面,不僅配合相關部門制定了可回收工作方案、增加可回收設施、開展垃圾分類中塑料廢棄物回收宣傳工作、加強垃圾分類包括塑料廢棄物回收的督促指導工作,還協助市商務局完善健全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