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圣堂山鐘靈毓秀,潺潺紅水河孕育生靈。桂中這片神奇的土地,素有“盤古文化之都”“世界瑤都”“中國糖都”的美稱。如今,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示范市、全國農村流動留守兒童服務體系示范市、第五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等多項榮譽的取得,又賦予了來賓新的榮耀。 從2015年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我市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共建文明和諧新來賓”為主題,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內外兼修,齊頭并進,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整體形象有了明顯提高。 領導帶頭 創文明之城 “做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既是對各級各部門履行職責的高標準嚴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改進來賓形象、優化來賓營商環境必須要做的工作。”這是4月16日市委書記農生文在2020年來賓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會上對各單位創城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全國文明城市”是城市綜合類評比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項榮譽,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 近年來,我市一直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列為黨政“一把手工程”來抓,做到“六個納入”(即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市黨代會工作報告、納入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宣傳思想工作及意識形態責任制、納入全市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專項績效考評、納入全市財政預算),列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整治提升的重要內容之一。成立來賓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建立“1+2+8”創建體制機制,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創城指揮部指揮長,市四家班子其他領導擔任副指揮長,118個職能部門“一把手”全部進入指揮部,全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形成了黨政齊抓共管、高位推動創建的良好態勢。6月剛公布的2019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成績,我市排在全區第五位,超過了玉林、欽州等一批老牌城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成績,我市排在全區第二位,僅次于桂林市。 “外”化形象 結文明碩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黨員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值守,共同豎起疫情防控堅實屏障;面對城市“臟亂差”現象,文明實踐志愿者走街串巷清除小廣告,清掃垃圾;面對延期高考,系著黃絲帶的愛心送考車,風雨無阻地將考生送至考場……這些在我市涌現的文明現象,彰顯著來賓市創城路上的累累碩果。 “經過整治,現在經營規范了,阻塞交通的占道經營少了,路面‘臟亂差’現象也改善很多,小廣告也消失了!”在政和路步行街,市民為規范過后的“地攤經濟”頻頻點贊。 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市委、市政府結合城區建設,在城區范圍內設置15個“地攤經濟”攤點區域供市民使用,市民真正看到了變化、真正觸碰到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實惠。 “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水平的提升,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擔當作為,履行好職責,認真梳理排查薄弱環節,著力解決實際問題。”市長雷應敏6月17日對全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這樣批示。 “讓城市更文明,讓生活更幸福”,這不止是一句創城口號。圍繞打造“八大環境”,我市積極開展市容環境整治、消防安全治理,針對“牛皮癬”、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等城市“臟亂差”問題開展“十二大專項整治行動”和“五大重點突破”,集中解決城市管理頑疾。 “小韋,請扶好奶奶過馬路……”這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科科長李春明每天在城區主要交通路口按交通高峰期和平峰時段進行勤務安排的情景。為維護好交通秩序,市公安局安排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到市區繁華路段,協助開展“禮讓斑馬線”文明交通勸導工作,倡導市民文明行車、安全出行,對交通違法的車主、行人進行強制交通安全教育,如今市區內機動車駕駛員已自覺形成“禮讓斑馬線”的文明新風尚。 疫情防控期間,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對集貿市場及其周邊攤位和經營秩序進行聯合整治,“臟亂差”得到了有效改善;市城市管理局重點對市城區內亂搭、亂建、亂挖、亂種、亂堆、亂放等“六亂行為”進行整治,部分城市管理難題得到解決;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隊聯合開展小區管理、消防大整頓…… 此外,我市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去年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5.2%、5.8%,水環境質量綜合排名全國第一。并持續抓好“美麗來賓·幸福鄉村”活動及“三清三拆”環境整治行動,扎實推進“廁所革命”,我市鄉村風貌提升工作的經驗做法在全區得到推廣。 一個個“民生大禮包”依托創城為載體,正在高效率、高質量推進中。與此同時,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觸手可及的變化,切實提升了居民幸福感、獲得感。 “內”修心靈 樹文明新風 從扎根鄉村小學二十余年、溫暖大山窮苦孩子的鄉村教師蒙曉梅,到帶領村民劈山開路、義務護路修路的老村委主任石蘭榮,再到“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樊秋亮、劉藝媛……這是“好人之城”來賓孕育出的燦爛花朵,更是引領來賓文明的風向標。這份“好人”名單的背后,體現的是來賓精神文明建設不斷縱深發展。 2018年至今,我市創建文明城市的成效日益顯現,“文明城市,百姓共享”的理念在廣大市民腦海里“生根發芽”。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不斷提高,讓來賓這座年輕的城市好人涌現不斷、佳音頻傳。全市先后獲得市級以上道德模范(含提名獎)43人、文明單位460個、文明村鎮150個、文明校園126個、文明家庭23個。 借助“城鄉融合”,群眾共建共享文明社會。我市依托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成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成立來賓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注冊志愿服務團體1867個、人數達41萬人,深入開展文明志愿服務、文明家庭、文明守法等12大文明創建,引導干部群眾參與疫情防控、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義務勸導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 全市機關干部、普通市民、學生齊上陣,爭當扮靚城市的文明使者。去年以來,全市共開展各類創城志愿服務活動項目9547個,線下參與志愿者達100余萬人次,服務群眾60余萬人次。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全市各級志愿服務組織、團體發起抗疫志愿服務項目1000余個,線上線下參與志愿者達120萬人次,有效拉近黨群關系,激發群眾共創文明城市的積極性,群眾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不斷提高。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軟實力。隨著文明城市創建長效機制的建立健全,凝心聚力共創文明城已成為來賓人心之所向。“天下來賓,來者上賓”的城市口號越喊越響亮。如今,桂中水城旁的人們安居樂業,文明之花在桂中大地燦爛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