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護人員為老人檢查外耳道情況。

市民通過展板信息了解救助制度。
?“阿伯,你耳朵里有不少耳垢,有時間去醫院請醫生幫你清理一下,不然有可能導致您聽力受損。”3月3日上午,市殘聯在迎賓廣場組織開展第20個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醫護人員認真地向市民普及聽力健康知識。
據悉,今年全國“愛耳日”活動的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落實國家救助制度”。在活動現場,醫護人員手持棉簽和電耳鏡,蹲下身子,為排隊等候檢查的老年人檢查外耳道,遇到聽力不好的老人,便湊近稍大聲地叮囑注意事項。“最近有點耳鳴,過來讓醫生看看。”86歲的張宏康告訴醫護人員,自己從小聽力就已嚴重受損,現在只能借助助聽器與人交流,醫護人員了解情況后,根據老人的情況給出了保養建議。在另一旁,不少抱著孩子的家長也加入現場討論,學習嬰幼兒聽力保護常識。
“按照不同年齡段的研究數據來看,青少年和老年人是聽力健康隱患高發人群。特別是青少年因長時間佩戴耳機或處于噪音較大的環境里,容易使耳蝸受損,造成不可挽回的聽力損傷。”市殘疾人康復中心醫生梁秀麗表示,目前全民愛耳護耳意識還有待加強,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切實提升市民對聽力殘疾預防和康復方面的重視。
當天,除了開展外耳道檢查、愛耳常識普及和義診外,殘疾兒童救助制度宣傳也是活動重點。
據了解,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要求為符合條件的各類殘疾兒童接受基本康復服務提供制度化保障,并在救助年齡限制、次數限制等方面均有所放寬,將惠及更多的殘疾患兒。
據市殘疾人康復中心主任李旻介紹,依據自治區有關實施方案的規定,目前該中心可接收進行康復訓練的聽力殘疾兒童年齡從0~6歲放寬到0~17歲,有康復需求的聽障殘疾兒童家庭可在與當地殘聯申請并通過之后,到該中心接受有效的康復訓練。“這些條件的放寬為更多殘疾兒童帶來了福音,在方案出臺后,我們中心為適應更艱巨的康復訓練任務,不僅在教學教材用具、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強學習提升,還對語訓部、啟智部進行課改,組織家長參與到日程課程教育中去,力爭將康復訓練成果做出實效。”李旻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