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緊急事件需要求助,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撥打“110”,但這是正確的嗎?1月10日,市公安局組織開展“110宣傳日”活動公布了一組數據:2018年,該局共接到報警電話275989次,但有效報警僅為57598起,占報警總數的20%。
該局指揮中心主任梁暑光告訴記者,仍有不少群眾對110的認知不夠全面和正確,類似寵物失蹤等非警務求助也要撥打110報警求助。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報警資源的浪費有可能會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及時救助而出現(xiàn)重大損失。因此,對于不屬于公安機關職責管轄的求助,請群眾不要隨意撥打110。
如果求助事件不屬于公安機關管轄,那么應該撥打什么電話呢?據該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姚歡介紹,自2017年市社會應急聯(lián)動指揮中心正式運行,便實行“12345,服務找政府”“公安110,為民保安寧”的社會應急聯(lián)動工作思路,政府熱線12345接受、處置了一大批群眾緊急求助和訴求,有效分流了大量110非警務警情,大大緩解了公安機關的接處警壓力和工作量,進一步提升110工作效能。
此外,經過系統(tǒng)化、信息化升級,依托“三臺合一”接處警系統(tǒng)、天網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語音報警系統(tǒng)、PGIS系統(tǒng)以及警務指揮“一張圖”進行實戰(zhàn)指揮,市公安局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臺實現(xiàn)了扁平化、可視化、智能化的實戰(zhàn)指揮。目前,指揮中心110報警服務臺主要職責是受理來賓市轄區(qū)范圍內的群眾撥打110(119、122)的報警電話求助,短信、微信報警求助以及對市區(qū)街面巡邏警力的指揮調度和重大突發(fā)事件的先期指揮。凡打入110的電話報警,指揮中心按照“一級接警”“就近處警”“分類處警”相結合的原則,下達出警處警指令,達到了快速出警目的,更好地服務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