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節將至,鴨攤生意旺。
中元節這天,來賓人的餐桌上“無鴨不成席”。鴨子雖好吃,宰殺卻不易,尤其是鴨毛,很難剔除干凈。記者了解到,大部分市民要么去餐館吃現成的鴨子大餐,要么到市場或超市買褪了毛的鴨子自己烹煮。但是,你知道市場上的鴨子是如何褪毛的嗎?
“松香拔毛”不可取 切勿以身試法
據興賓區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有人用松香來拔毛,把雞鴨放入加熱融化的松香中,冷卻后剝下松香,肉上的絨毛隨之被去除。但是,松香是一種化工原料,含有鉛等重金屬和有毒化合物,使用松香拔毛會污染禽畜肉,甚至有少量殘留在禽畜表層,食用對人體有毒。所以,“松香拔毛”是明令禁止的。“相關執法部門針對市場上某些商販心存僥幸、試圖以身試法的行為持堅決打擊的態度。”該負責人表示。
老來賓拔毛 鴨鑷子顯神通
“殺鴨那都不算事,拔鴨毛才是大考驗。遇上翻毛鴨,那是哭都沒有眼淚。”小周一邊說,一邊麻利地用鴨鑷子清理鴨毛。周老板在華僑農貿市場擺攤,因臨近中元節,最近幾天生意較好,他便將兒子小周從農村老家叫來幫忙。周老板告訴記者,周家一把鴨鑷子從父親手上傳到他這代已經30多年,即使現在大多用機器拔毛,但老傳統的拔毛手藝還在,“我們絕不會用松香給鴨子拔毛,那是砸自己的招牌!”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老來賓都用鴨鑷子拔毛,熟練工拔一只鴨最多5分鐘,而且鴨子全身不破皮。這個水平,一般人30分鐘都做不到。
中元節吃鴨 “拔毛工”吃香
鴨子好吃毛難褪,純靠手工將一只鴨子的毛拔凈,通常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于是催生了“拔毛工”這一特色工種。家住東南一路附近的黃師傅就是其中一員。黃師傅今年50多歲,年輕時便以販賣活雞、活鴨為生。“劏鴨就數拔鴨毛最磨人耐心,我這雙手都快成‘泡椒雞爪’了。”黃師傅一邊說,一邊麻利地把褪好鴨毛的鴨子遞給顧客。記者注意到,他的手被水泡得發白。
在東南一路附近的一個菜市場,很多商販是夫妻檔,一人劏鴨拔毛,一人砍鴨切塊,分工明確。平常不忙的時候,一天賣10多只鴨,都是兩人輪流手工劏鴨拔毛。“到了中元節那天,最多可以賣40只鴨,老板忙不過來,就需要我們這些‘拔毛工’上場了。”黃師傅說,中元節當天,拔鴨毛的工人比賣鴨的商販還多,幾乎可以占領半邊大街。
“市場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黃師傅半開玩笑地對記者說,平常拔鴨毛,按鴨子輕重,一只收費5~8元,中元節當天則是10元一只。另外,手工褪毛雖較為麻煩、費時,但勝在安全,所以顧客愿意花時間等。
明天就是中元節,執法人員表示,節日期間會聯合相關部門加大對市區各農貿市場的監管,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同時提醒廣大市民,為避免出現食品安全事故,選購時務必認真識別鴨子是否為松香拔毛,對自己和家人的飲食安全負責。
小貼士
怎樣識別鴨子是否為松香拔毛?
宰鴨拔毛有三種方法:傳統手工拔毛、機械拔毛及非法用松香拔毛。手工拔毛的鴨,表皮干凈但破損較多,脫毛后外表不好看;機械化拔毛的鴨,表皮完整幾乎沒有破損,但身上留有許多細毛及絨毛,且鴨頭、鴨嘴附近最多;用瀝青或松香拔毛后的鴨子外表又白又光滑,基本沒有細毛和絨毛。市民在選購時可用手擠壓鴨頭眼睛附近的呼吸孔,看是否有松香一樣的黏糊物流出,千萬不要圖省事而選擇非法拔毛的問題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