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社區工作人員向前來咨詢的居民介紹農特產品。
“這種雞蛋怎么是綠色的,我從來沒見過。”“這是山雞和烏雞的雜交后代下的蛋,營養豐富。”1月22日下午,記者在城北街道政和社區公共服務中心一樓大廳看到一個展臺,展臺上擺滿了包括綠殼雞蛋、面條、蜂蜜、蓮子、富硒大米在內的約20種農特產品,市民圍著這些“稀罕玩意兒”頗有興趣。
政和社區黨支部書記宋春林告訴記者,這是社區為貧困村設置的“第一書記”農特產品展臺,為貧困村脫貧助力。宋春林介紹,自展臺擺放以來,有不少到服務中心辦事或參加活動的居民對這些農特產品很感興趣。雖然這次活動以展示為主,且產品上均附有二維碼和購買聯系電話,但有不少居民表示愿意直接花錢購買。記者采訪了一位正在購買特產的居民,她表示選擇購買這些農特產品,一方面是看中其比較純正,食用起來放心,另一方面也為幫貧困戶脫貧出一份力。
興賓區城北街道黨委書記羅瑤介紹,考慮到政和社區常住人口比較多,且人流量大,興賓區組織部與城北街道溝通后,于2017年11月選擇在政和社區設置貧困村“第一書記”農特產品展臺。羅瑤表示,政和社區設置這個展臺是一種嘗試,如果條件成熟的話,還會在其他社區推廣。
興賓區良塘鄉“第一書記”產業園書記覃繼權說,產業園的綠殼雞蛋、蜂蜜以及小鍋米酒就在社區的展臺上,這樣的宣傳推廣方式對幫助貧困村推廣農特產品、打開銷路很有幫助。雖然其中一些比較受歡迎的產品在來賓城區儲存量較少,但只要市民打電話訂購或掃碼支付,他們都會及時送貨上門。
興賓區組織部黨建辦主任張影根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展示的產品以耐儲藏的品種為主,但隨著這些農特產被市民認可,銷路逐漸打開,將來會有更多的貧困村農特產品出現在農特產品展臺上,也會有更多的社區增設貧困村“第一書記”推薦的農特產品展臺,為的就是把這些產品向市民展示,用社會的力量幫助貧困村早日實現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