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象州縣馬坪鎮大佃村,平坦整潔的道路旁安裝著整齊的柵欄,清澈的湖水倚傍在犀牛山下,公園內布置有涼亭、戲臺、文化走廊,以鄉愁記憶、民風民俗、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墻體畫,裝點著村子里的每一個角落,勾勒出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
大佃村作為馬坪鎮第一批文明鄉村示范點,同時也是該鎮結合主題教育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自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馬坪鎮緊緊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用生態建設、文明建設、基礎建設這三把“金鑰匙”,開啟了美麗鄉村的大門。
“三清三拆”之“匙” 打開“垃圾清零”之鎖
打造美麗鄉村,生態建設是根本問題。通過走訪調研,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人居環境問題,該鎮決定從“三清三拆”工作入手,由黨員干部帶頭,動員、引導群眾對農村垃圾、村內溝塘雜物、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進行徹底清理,積極開展拆除危舊房、清理雜草垃圾堆、美化菜園等工作,極大地提升了村莊的風貌,基本實現“垃圾清零”目標,農村臟亂差面貌得到顯著改觀。
“我們成立了‘三清三拆’環境整治理事會,現在環境整頓承包責任制已落實到每家每戶,由黨員包片管理。”大佃村黨總支部書記唐田表示。
經過精心打造,大佃村在保留傳統民居風格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原有庭院和周邊豐富的水資源打造美麗鄉村,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昔日“臟、亂、差”的貧窮村一躍成為當地有名的“明星村”。
“文明鄉風”之“匙” 打開“干事創業”之鎖
打造美麗鄉村,文明建設是鑄魂工程。曾經在大佃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垃圾靠風吹走,污水自己流走。”雖說這是一句調侃,但也道出大佃村原先無人干事的無奈和心酸。
面對部分群眾干事積極性不高、醉心娛樂、不思進取的不良風氣,該鎮通過開展“爭創星級支部、爭做優秀黨員、爭當崗位先鋒”的“三爭”行動,推動黨員群眾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更好地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傳、幫、帶”方式,大力提倡傳家訓樹家風,引領文明新風尚,促成黨風政風與家風民風鄉風“五風”互促共進的良好局面。
同時,該鎮及時轉變思路,把過去政府大包大攬、群眾袖手旁觀的工作局面轉變為政府引導、群眾為主的運作模式,由政府負責垃圾清運,對保潔員工資給予一定補貼,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和農村保潔收費機制,實行門前承包責任制,讓群眾從“袖手看”到“動手干”,調動群眾自覺參與美麗家園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村里的風氣變了,群眾的心氣也順了,干事創業的勁頭也越來越足,只要小組長一召集,群眾一呼百應,為美麗大佃建設無私奉獻。”面對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唐田高興地說。
“綠水青山”之“匙” 打開“文化旅游”之鎖
打造美麗鄉村,基礎建設是保障。馬坪鎮黨委、政府多方籌集近400萬元資金實施基礎設施、綜合治理和公園廣場建設,通過實施村級道路建設,加寬兩條共3公里的進村主干道,硬化巷道近4公里,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通過推進村莊綜合治理,重點抓好道路硬化、環境綠化和水源凈化“三化”工程,使村莊環境有了明顯改觀;通過群眾自發投資投勞,義務為美麗鄉村打造投入上千余次工時,并自籌資金20萬元用于修路、鋪橋,基本完成村內犀牛山公園的建設,大佃呈現“綠水青山”的美麗景象。
種好梧桐鳳來棲。大佃已成為馬坪的一張“名片”,在今年的“壯族三月三”壯歡文化旅游節上,“印象大佃”水上秀成為一大亮點。大佃村,犀牛山,湖光山色,風景這邊獨好!水上芭蕾、泛舟對歌等一系列精彩表演相繼上演,贏得陣陣喝彩;當地的砂糖橘、百香果等特色農產品也吸引大量游客前去購買。
如今的大佃村已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大佃村白橋綠水與犀牛山的雄姿相互映襯,一個更加美麗、更有魅力的新大佃正在鄉村振興之路上闊步前行。
|